993113-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健康

评分 9.8,开播即榜一,这部医疗纪录片让人紧张得不敢呼吸

本文作者:吞吞

重庆,渝中区,社区麻将馆。

人群的中心,是一张牌桌和一位大爷。大爷身穿黑色夹克,头戴一顶黑色鸭舌帽,身体软绵绵地靠在椅背上。

血压 168mmHg/105mmHg,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伴呕吐,到场的急救医生裴彧判断患者为中风,需要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治疗。

救护车上,随行的麻友回忆起刚才的突发状况,还觉得心有余悸:

「还好发现得早,刚才发现他把脑袋歪着,脸色都变了。二四条靠起,他把三条拿出去打了,我说不行不行,我马上就给你打 120。

网友:相当于斗地主 34567 顺子,你把 5 单张打出去了;相当于你有一双筷子,然后把其中一根丢了吃面

这是纪录片《中国救护》镜头记录下的一幕。这部纪录片聚焦院前急救,24 小时纪实跟拍真实急救现场,自 9 月 30 日在 B 站开播以来,已经跃升纪录片热榜第一,站内评分 9.8 分。凌晨一点,仍有 500 多人在线观看。

B 站纪录片排行榜

诊疗,发生在一切场景里

院前急救,即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直至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阶段,这是急救体系的第一环节。

第一道难关,是抵达。

山城重庆,阶梯蜿蜒。最好吃的火锅,往往藏在最深的小巷里。深夜,火锅店打来一通报警电话,一名男子突然失去意识昏倒。

但救护车只能开到马路边,急救人员拎上箱子和担架一路小跑冲上台阶。

心肺复苏、测量血压、拉心电图,判断下壁心梗,需要尽快送医。抬起一个失去意识的成年男子,急救人员再次沿着长长的楼梯快速返回。

也有不清不楚的电话,让人急得团团转。

男子报警表示自己母亲失去意识,但因醉酒无法准确描述患者情况,也迟迟未告知患者姓名及准确地址。

小区里的邻居给急救人员指了路,但门铃按了又按却没人接听,急得医生们隔着窗喊话一楼住户帮忙开门。好一会儿过去,报诊人才从另一头走出来带路。

当镜头转向医院之外,事故会发生在哪里,难以预料;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就更考验急救医生的技术。

患者失去自主呼吸,需要气管插管。但在急救现场,老房子灯光昏暗,患者口腔内全是鲜血,完全看不到声门,没有视野的情况下,急救医生凭借经验和技术插管成功。

呼啸而过的救护车,也是分秒必争的急救现场。心肺复苏,司机拉起二级警报,话筒喊话前车让路。一个急弯让车里的人失去重心,但手上的按压还不能停下。

看见医生的「无力」时刻

我们也很少在一部纪录片里,见到如此高浓度的遗憾。

院前急救,能救回来的不多。

95 岁爷爷,上厕所时突然失去意识,急救人员到场时,患者已无自主呼吸,换了几人连续心肺复苏,第 22 分钟,患者的心率回复到了 128。

然而,在搬抬途中,由于上下楼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情况再度逆转。入院半个多小时后,临床医生宣告患者死亡。

镜头一转,病房的一隅,在恸哭的家人背后,曾短暂救回过患者的急救医生许媚神情落寞。回到急救站,许媚仍在复盘,再遇到这种情况,要在下楼过程中再放平做几次心肺复苏,「要是他们家有个电梯多好啊,就可以跪在担架上按。」

面对突发情况,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家属大多会陷入慌乱不安。跟着急救医生的视角,镜头不仅记录下医疗决策,也记录下生死面前,医生如何扶住一个摇摆的家庭。

早上起床,妻子发现其丈夫呼吸心跳骤停,急救医生到场时,男子身上已经出现尸僵,许媚判断已无抢救指征。

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妈妈有些无措地给家里长辈打电话,儿子还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在房间外小声地问,「我爸爸要死了吗?」现场没有人能够回答一个八岁孩子这个问题。

急救医生调低了房间空调温度,外婆把孩子带走后,许媚坐下来陪家属解决眼下的问题:

「我给你开死亡调查表,你到社区那边开死亡证明,今天也能开、星期五也能开,今天开掉算了,一次性搞定;拿着死亡调查表、死亡证明、打殡仪馆电话,他们会来接的;有空的时候,到派出所去一下,把户口注销掉。」

直到电梯门合上,许媚才露出悲伤的神情:「太小了,36 岁,他和我一样大。」

也正是因为见过太多遗憾,才会在那些小概率的成功出现时,升腾起纯粹的喜悦。

救回一例心梗患者后, 出车的医生和护士开心地互相比起大拇指;得知患者介入手术成功,三个大男人靠在救护车旁以汽水代酒庆祝;回忆起心肺复苏看到患者有心跳那一刻,驾驶员兴奋地一跃上车。

纪录片立项之初,导演组在急救中心和所有医生、护士、司机、担架员沟通,询问大家工作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说自己获得的荣誉,大家说起的都是在出警过程中,哪个危重病人被救活了,或者哪次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结果却还是让人遗憾。

3 个人,1 辆车,无数悲欢离合

经历 3 年,摄制组总共拍摄超过 600 次的急救任务,并从中选择了 38 个案例构成了《中国救护》目前的 9 集内容。(截至本文发布,已播出 4 集)

这不是总导演任茹第一次接触 120 这个题材,2017 年,导演团队联合出品并参与制作了纪录片《生命时速·紧急救护 120》,豆瓣评分高达 9.4。

《中国救护》选择了重庆、杭州、天津三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驻扎一线急救工作现场;得到三地卫健委支持、三地急救中心协助拍摄 ,并获得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行业支持。

急救人员辛苦奔赴的背后,也有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院内急诊随时做好准备。

以重庆为例,院前院内信息交换与预警联动一体化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医院大屏显示患者严重程度分级、急救车牌、重要指标、临床诊断、预计到达时间,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

根据各地要求,院前急救救护车通常应当配备三名以上医疗急救人员,包括一名医师或护士、医疗救护员,以及驾驶员、担架员等急救辅助人员。

这样的人员配置似乎还略显人手紧张,拍摄过程中,摄影师有时也需要搭把手。全国范围内,急救资源仍然非常紧缺,有网友表示,自己所在城市,仅有 6 台救护车处于随时备用状态。

B 站留言区截图

纪录片播出后,卢骁医生在微博发文推荐,「院前急救医生真的非常不容易,也能看到好多悲欢离合,世间百态。」

卢骁微博截图

在第一集的评论区,不少急救人员晒出自己的照片,表示在纪录片里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日常。

B 站留言区截图

影片内外,结束这片刻休息,工作还要继续,人间的生老病死仍在上演。

「又来单子咯。」「那走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93113-生活与科技 » 评分 9.8,开播即榜一,这部医疗纪录片让人紧张得不敢呼吸

分享到:更多 ()
来源:丁香园 编辑:weMedia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