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健康

100% 发现率!人胎盘出现微塑料,肉眼可见;研究证实多器官受到影响

本文作者:云也

据估算,我们平均每周摄入大约 2000 个微塑料颗粒——相当于一张银行卡。

这一数据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曾委托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其中,水是最大的来源,普通人每周仅喝水就能摄入多达 1769 个。贝类是第二大来源,每周 182 个(0.5g) [1]。

人体如何摄入微塑料颗粒 图源:文献 1

微塑料,是肉眼可见的塑料碎片,全世界每年产 4 亿余吨塑料,而塑料垃圾中只有 9% 被回收利用,22% 成为污染物散入环境。这些塑料被太阳、热、风、酸、盐、氯等因素降解为微塑料 (MP)颗粒(1μm~5mm),在环境中渐渐积累。

在 2018 年举行的欧洲肠胃病学会上,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在人类粪便中发现微塑料并表示:「应特别关注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虽然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肠道塑料浓度最高,但最小的微塑料颗粒能够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

而这一担忧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一点点印证。

甚至,在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中,这些碎片抵达了胎盘——研究者们检查了历年捐献的胎盘样本,不仅都有微塑料的身影,且 2021 年之后的样本,微塑料暴露比例已达 100%。

出现在每个胎盘中的塑料碎片

这项研究由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约翰·伯恩斯医学院(JABSOM)和卡皮奥拉尼妇女与儿童医学中心进行,论文题为 Temporal trends in microplastic accumulation in placentas from pregnancies in Hawaiʻi,发表在老牌环境科学期刊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

于人体而言,胎盘是一个短暂的器官,在怀孕期间充当母体和胎儿循环系统之间的接口,同时也是保护胎儿免受母体环境中有害病原体侵害的屏障。

由于胎盘在出生后被排出,可以视作围产期的一种「生物传感器」,因此研究者选择胎盘来检测和跟踪孕妇在 MP 污染中的暴露情况,以及胎儿是否存在受影响的可能。

胎盘组织中所见微塑料颗粒 图源:文献 2

研究所用胎盘样本,来自 2006 年至 2021 年在夏威夷分娩的妇女捐赠。

研究人员从夏威夷生殖生物样本库 (HRBR) 获取了 2006 年和 2013 年的 20 个冷冻胎盘样本,以及 10 个 2021 年前瞻性收集的新鲜胎盘样本(已为迄今为止研究的样本数量最多)。

胎盘样本处理并室温孵育 7 天,有机组织物质完全消化后,分离出的无机颗粒即为塑料碎片,接着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和拉曼光谱分析,了解微塑料的存在情况。

研究结果不可谓不惊人:胎盘中存在的微塑料的比例,15 年间逐渐攀高。

2006 年,10 个胎盘中有 6 个含有微塑料。

2013 年,10 个胎盘中的 9 有微塑料。

2021 年,所有 10 个胎盘,全都有微塑料。

微塑料发现比例 图源:文献 2

也就是说,肉眼可见的塑料碎片,不仅穿过肠道壁进入了人体,到达了胎盘这一重要屏障,且已经几乎全都存在。

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不仅含有 MP 颗粒的胎盘数量在增加,而且每个胎盘组织子叶的 MP 数量都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2006 年,平均每 4g 胎盘组织含有 1.1 ± 3.50 MP 颗粒,2013 年为 7.1 ± 0.9 MPs,2021 年高达 15.5 ± 3.0 MPs,达到统计学显著。

而大小上,2006 年平均 MP 尺寸为 2.82 ± 0.31μm,范围为 1~8μm (p < 0.05),是所有年份中最小的,2013 年平均值 6.24 ± 0.57μm,范围 1~17μm、2021 年平均值 5.14 ± 0.75μm,范围 1~44μm。

15 年内,胎盘的 MP 颗粒数量和颗粒大小,都在显着增加。

从肠道到各器官,无处不在

2018 年首次报道人类肠道出现微塑料后,一项针对北京青年人粪便中微塑料含量的调研结果也发现微塑料普遍存在于受试者的粪便中 [3]。

正是这些研究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的猜测——塑料最终会进入人体肠道。

到 2020 年 8 月,美国化学会年会上又曝出更惊人的发现:人的肺、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 [4]

创新性提出最新人体微塑料检测方法的团队,同时在报告中证实,在 47 个人类肝脏和脂肪组织样本,无一例外都存在塑料污染,例如已明确存在健康风险但仍在许多餐具厨具中存在的 BPA(双酚 A),就在每个样本中都有发现。

图源:文献 4

人类关于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有了深入了解,但对微塑料对人类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却仍远未明晰。

在塑料的生产中,为了增加柔韧性、硬度、耐热性,并且拥有不同的颜色,许多用塑料制成的工业和日用产品中都含有可以干扰荷尔蒙的化学物质——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2020 年,国际内分泌协会公布的一项报告中揭示,生活中建筑、家具、家电、食品外包装、厨具、玩具、休闲用品、化妆品等许多塑料制品,都让人类暴露在 EDCs 中 [5]。目前使用的 EDCs 早已超过 1000 种。其中,已知存在健康风险的就有 BPA、阻燃剂、邻苯二甲酸盐(DOP)、紫外线稳定剂以及铅和镉等有毒金属等等。

以产 DOP 为例,产前低剂量暴露就可能影响性别分化、甲状腺功能、代谢功能障碍,以及造成孕产妇妊娠并发症 [6]。在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中,仅 2010 年一年,中国由于 DOP 类暴露相关的男性不育、成人肥胖和糖尿病三种疾病的发病数约 250 万起,医疗费用约达 572 亿元 [7]。

前述胎盘研究就显示,样本中增塑剂 DOP、BPA、TiO2 均存在,因此 MP 除了单纯作为一种异物,这些已知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合物,也可能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内分泌紊乱和代谢紊乱。

或许进入胎盘是否意味着影响胎儿还未可知,但可以明确的是,不仅在环境之中,我们体内微塑料越来越多、无处不在,已是逐渐浮现的事实。

致谢:本文经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 孙亚飞 专业审核

策划:云也|监制:carollero、gyouza

题图来源:文献 1

参考资料:

[1]https://d2ouvy59p0dg6k.cloudfront.net/downloads/plastic_ingestion_web_spreads.pdf

[2]Rodrigo Barbano Weingrill et al, Temporal trends in microplastic accumulation in placentas from pregnancies in Hawaiʻi,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3). DOI: 10.1016/j.envint.2023.108220

[3]Zhang N, Li YB, He HR, Zhang JF, Ma GS. You are what you eat: Microplastics in the feces of young men living in Beijing. Sci Total Environ. 2021;767:144345. doi:10.1016/j.scitotenv.2020.144345

[4]https://www.acs.org/pressroom/newsreleases/2020/august/micro-and-nanoplastics-detectable-in-human-tissues.html

[5]https://www.endocrine.org/topics/edc/plastics-edcs-and-health#:~:text=EDCs%20are%20significant%20contributors%20to%20environmentally%20related%20diseases%2C,including%20EDCs%2C%20that%20are%20harmful%20to%20human%20health.

[6]Reiter, Jill & Lee, Men-Jean. (2012). Can Loss of Imprinting in the Placenta Serve as a Biosensor of the Perinatal Environment?. J Mol Biomark Diagn. 3. e109. 10.4172/2155-9929.1000e109.

[7]Cao Y, Li L, Shen K, Liu J. Disease burden attributable to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xposur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phthalates. Sci Total Environ. 2019;662:615-621. doi:10.1016/j.scitotenv.2019.01.255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在丁香园,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100% 发现率!人胎盘出现微塑料,肉眼可见;研究证实多器官受到影响

分享到:更多 ()
来源:丁香园 编辑:weMedia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