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进入秋冬季节以来,各类能够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流感、新冠、肺炎支原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接二连三粉墨登场,时而轮流坐庄,时而一同上阵,人们因此饱受折磨。特别是近期一些儿童青少年,刚刚挣脱了肺炎支原体的梦魇,就又被合胞病毒缠上了。就在上周,合胞病毒还冲上了热搜。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全意介绍,目前肺炎支原体不再是北京当地儿科就诊首因,而前三位是流感、腺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01
合胞病毒以接触传播为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和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制作的科普材料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简称合胞病毒)是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一种RNA病毒。接触传播是合胞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另外飞沫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如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合胞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天,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症状。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极少部分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可累及呼吸系统外脏器,甚至导致死亡。
02
一老一小是高风险人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于鲲遥提醒,一些特殊人群感染病毒风险较他人更高,比如:
◎6月龄以下的婴儿,尤其是冬季出生的婴儿;
◎入住托幼机构的婴幼儿;
◎存在基础肺病的婴儿和儿童,如支气管或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和儿童;
◎暴露于二手烟的婴儿;
◎持续性哮喘患者;
◎心肺疾病成年患者;
◎在养老院中的老人;
◎患慢性肺病的老人。
03
家有2岁以下宝宝,需格外警惕
于鲲遥表示,合胞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不必特殊治疗,可自行好转。但当儿童出现发热、喘息等症状时,家长需要警惕毛细支气管炎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毛细支气管炎是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的呼吸窘迫临床综合征,通常在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出现1~3日发病,一般表现为发热(通常不高于38.3℃)、咳嗽和呼吸困难。在病情严重的患儿中,家长可以听到患儿呼吸时有明显的高调喘鸣音,预示患儿已经出现气道痉挛,需要针对性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还可能会有脱水和肺炎的表现,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而在成人中,合胞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要轻得多,常仅有上呼吸道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1岁以下的婴儿排痰能力较差,出现症状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体温、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如果患儿持续高热3天以上,出现憋喘、紫绀、呼吸急促等现象,提示可能有肺炎,要及时就诊。
04
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尚无抗病毒药物
治疗方面,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合胞病毒感染者的抗病毒药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指出,感染合胞病毒后,如果症状轻微,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尽量避免进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住口鼻;避免与他人共用杯子及餐具;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一旦出现如持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欣表示,由于尚无抗病毒的药物,合胞病毒感染在治疗上仍是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保持气道的通畅以及止咳、止喘等,必要时给予氧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给予抗生素治疗,有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患儿病情严重时可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
05
防感染,必要时戴口罩、勤洗手
除了尚无抗病毒药物之外,预防方面,目前国内外也没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上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个人防护等措施也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包括在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遵守呼吸卫生礼仪;在任何场所均应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不用手触碰眼、口、鼻;在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另外,一些新的研发进展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老年人群的合胞病毒疫苗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处于上市审批中。用于预防婴幼儿合胞病毒感染的长效单克隆抗体,目前在欧盟和英国已经上市,中国国内也正在开展三期临床试验。不过,天津市儿童医院今年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至少还需要5~10年的研发时间。
记者 || 楚超
编辑 || 颜红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呼吸道合胞病毒冲上热搜|尚无疫苗和药物,合胞病毒怎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