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结束,去往全国各地也没有了限制,对于有跳槽想法的医务人员来说,着实便捷了不少。
最近三五年,我们不禁发现,南方省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基本上每一家稍具规模的医院,都会有好几个东北、西北的医生跳槽过来。这一现象,每每都被我们科室工作了近 30 年的老主任提起。
我们单位是一家有着 50 余年历史的苏南地区公立二甲综合医院,这三年以来,陆续从东北跳槽来了 14 位新医生,其中门诊科室 3 人、内科片区 3 人、外科片区 3 人、医技科室 2 人、行政职能科室 3 人,其他西北和北方省份也有数名医生新入职。
这其中,有夫妻二人一起来的,也有老单位同事组团来的。而这一情况显然并不是个例,周边的同级医院也都有这种现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了丁香人才提供的数据,2018 年-2021 年,东北地区医生投递的简历就多达 24 万份,其中只有 13% 的人愿意在东北三省内找工作,其他 87% 的简历都是东北以外的意向。
是什么导致东北的医生如此偏爱南方的医院?我询问了身边的东北医生们。
工资低、入不敷出,
让刚毕业的他看不到希望
小王是一名外科片区的东北医生,大学就读于东北地区的一所老牌地方医学院。
2015 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入职了东北地区的一家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但原单位的手术量、门诊量、住院量都不高,他开始苦恼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五年,他的原单位已有 2 成左右的医生离职,其中包括在编人员。而问起他们离职的原因,基本都是因为别的地方有工资待遇更高的选择。
因为是住院医师,小王在原单位的工资、奖金都不高,每个月加起来能有个 5-6 千的样子,天冷后,还会多发一笔取暖费,但也有限,大约 500-800 块钱的样子,有时候还不能准时发放。
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来说,他面临的,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成家。想给家人提供富足的生活、能靠自己成家立业,才是让他决定离开东北的原因。小王的女朋友也是临床毕业,去年也和他一起辞职后离开东北。
为了「开源」,
夫妇一同放弃编制
而问起内科片区的张医生,她离开东北的原因就更复杂了。她今年已年过 40 岁,来苏南之前,和老公一起就职于黑龙江省的一所二甲县医院。
她从事内科工作,爱人从事医技工作,夫妻俩都已通过副高考试。但是,原单位编制紧缺,他们都迟迟未能聘任。
随着两人的孩子长大,一种「共同存钱为孩子置办将来」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虽说,两人之前在当地的月收入有 1 万 5 左右,除去每月开销之后也能有所结余,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用钱的地方也渐渐多了起来。
既然没有办法「节流」,那就得想办法来「开源」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张医生和爱人从原单位辞职之前,也有过担忧,就像经济学上说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跳槽也有成本。
张医生和爱人之前都是原单位的在编人员,从原单位辞职,就意味着要放弃编制、放弃铁饭碗,而新单位虽说有编制,但也还需竞争考试,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原单位在知道她们夫妇俩要辞职后,也进行了挽留,并承诺会在适当时候聘任夫妇两副高职称,但是他们在深思之后,还是选择了辞职。随着和张医生的聊天深入,张医生才说出了最后的原因。
原来,他们老家旁边的邻居和他们夫妇同龄,但是邻居一家常年都在南方打工,每年过年才回家一次,虽说在外打工辛苦、不容易,但是年底打工攒下的辛苦钱和张医生夫妇差不多,有时甚至还多。
这一点让张医生深深地觉得,她的劳动价值太低了。再加上「开源节流」的想法、和新单位承诺入职后即聘副高,夫妇俩最后就辞职了。
看着老乡站稳脚跟,
他也萌生了跳槽的想法
门诊科室的赵医生是张医生夫妇的原单位同事,赵医生在他们夫妇两来到新单位后的一年,也跟着跳槽过来。
因为之前就有跳槽的想法,所以赵医生在张医生夫妇跳槽之后,一直都和他们保持联系,眼看着前者一步步扎稳脚跟,赵医生也和原单位办了离职。
这种老乡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中国人的传统感情中一直都有存在。在跳槽时,面对一所未知单位的宣传,面对一个陌生环境的恐慌,老乡就像是前面的开路人,他们的话比新单位的宣传更有说服力。
我在苏南地区的二、三级医院中了解到,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一些三甲医院也不乏有科室主任、教授、专家级别的医生跳槽过来,随着这些专家教授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加强新医院的技术力量,另一方面作为高级职称的他们,也能更愿意为自己的技术而钻研和付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一个离开东北的医生,都是怀揣着梦想的,若不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没有谁一定要背井离乡。
近年来的东北,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各地政府也纷纷有实际行动出台。如何让东北优秀医护愿意在家乡发光发热,这仍是东北医院要考虑的相当重要的话题。
本文作者:小菲
策划:mz|监制:Sherry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东北医生跳槽,为何偏爱南方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