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0日,2024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本次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中心协办。年会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有效地将科学技术与全民医疗健康战略有机结合,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重要任务。本次年会以“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为主题,旨在促进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的深度融合,为技术赋能人民的健康福祉、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年会开幕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轮值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院长助理陈梁主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教授致开幕辞。他强调后疫情时代健康传播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健康传播的学科发展需要学界与业界同向而行。周庆安院长表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健康传播领域展开了长期的探索与尝试,未来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健康传播的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健康传播研究和实践贡献更多智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致辞。他回顾了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在推动健康传播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实践应用方面的努力,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术界对健康传播的关注,也为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委员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跨学科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健康。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少晶致辞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王帆研究员主持。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发表了题为《基于OBE的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她回顾了健康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培养实践,并强调OBE理念在健康传播领域的重要性。许教授指出,明确的教育目标不仅能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健康传播环境。未来在教育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健康传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演讲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周裕琼发表了题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笃行致远和跨界融合》的主题演讲。周裕琼教授结合实证研究分享了健康传播领域的学术生产和研究现状,并指出健康传播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属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科认同、推动健康传播的本土化发展,从而打造健康传播的学科共同体。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周裕琼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晓静教授立足智能技术与公众健康,发表了题为《智能媒体与记忆健康》的主题演讲。李晓静教授介绍了智能技术对大脑思维的影响,并指出智能手机和算法可能对人类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下降。未来学界进一步关注技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晓静演讲
随后,健康传播领域业界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实践与传播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健康传播工作”等主题,基于各自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关洞察与观点。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肖黎明分享了企业在低资源地区中健康普惠的实践探索和责任担当。他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提高低资源地区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以共同推动健康教育、医疗服务和信息传播的普及。同时,他还分享了腾讯在改善低资源地区妇女和儿童健康状况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强调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推广,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影响。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陈静茜与肖黎明探讨了未来健康传播领域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方向,她呼吁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负责任的健康传播环境,为社会的整体健康贡献力量。
从左至右依次为肖黎明、陈静茜
联合早报执行主编韩咏梅介绍了新加坡在人工智能与健康科普方面的经验。她指出新加坡注重预防性健康信息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健康知识,以帮助人们了解健康风险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此外,她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人工智能在媒体行业中国的应用,她认为媒体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需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和伦理问题,以确保健康传播的可靠性与权威性。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汤筠冰与韩咏梅进一步探讨健康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和媒体公信力。她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相关伦理挑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虚假信息泛滥、算法偏见等方面。未来需要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既能推动创新,又能维护公众信任与社会责任。
从左至右依次为韩咏梅、汤筠冰
在多学科融合视角下,本次年会向人文社科、医学及公共卫生等学界业界开放学术论文投稿,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投稿150篇,经专家评议,最终43篇论文入选。本次年会下设六个主题分论坛,议题覆盖“数字技术与健康行为”“人际传播与健康心理”“虚假信息与网络治理”“人工智能与数字健康”“健康叙事与信息行为”“健康传播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等多个方面。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为健康传播领域带来理论创新和新的方法路径。本次年会致力于搭建健康传播领域学界与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力求推动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开拓创新。未来,健康传播学者将持续推进跨学科合作,深入探索新技术如何有效服务于健康传播,以推动全民健康的实现。(图/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字|张馨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2024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