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4日讯 很久很久以前,原始社会的畜牧业、农业先后起源,人类开始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村落就逐渐产生了。在这个过程中,表演也随之开始。《尚书·舜典》中说:“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的就是一拨原始人用石头当打击乐器,另一拨就披上各种兽皮手舞足蹈。瞧瞧,条件再难、压力再大,我们的祖先也不会忘记音乐和舞蹈,这是一种人生态度,至今都没变。
看起来挺内敛的山东人喜欢唱歌吗?喜欢。一贯稳重的山东人爱跳舞吗?爱的。身高体壮的山东大汉擅长表演吗?也很擅长。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我国最古老的舞蹈之一“傩舞”、“腊祭”等,在两千年前的鲁国就非常流行。怎样向心中的神表达敬仰呢?没什么拿出手的,给您来上一段吧,就这么个意思。
汉代,泛称为“百戏”的民间表演艺术在山东流行,杂技就是其中之一。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成灾,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很多农民另谋生路,转行杂技表演,直到现在,聊城等地的农村还有挺多著名的杂技村。瞧瞧前辈们这坚韧的精神状态和创造性的解决人生难题的能力。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而山东吕剧最善于在自然活泼、嬉笑怒骂的演绎中,依次上演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吕剧一百多年在戏曲历史中不算长,但已经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了。《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百姓书记》等经典剧目在山东农村地区长盛不衰,很多村民都能唱两句。
进入明清时期,山东的戏曲得到快速发展,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等百花齐放。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艺术需求,都有相应的地方剧种来满足。比如梆子,就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东路梆子等不同细分的梆子剧种。其中,东路梆子,也就是章丘梆子,因为唱腔有种高亢挺拔、异峰突起的效果,还有了“山东吼”的美称。山东大汉一声吼是什么效果,从梆子里就能体会一二。
从山东的乡村演出发展变迁中,不难看出,表演传递的不仅是百姓对艺术和美的感悟,更重要的还有它的民风气息。以商河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为代表的山东秧歌,是山东最典型、最热烈的民间舞蹈。回溯它的起源,有人说是村民在战胜黄河水患后,情不自禁拿起锅碗瓢盆高歌狂舞;也有人说是为了抗击敌军,对阵演练用以鼓舞士气。这都是淳朴勇敢的山东人用表演来表达自己“不怕事”的方式。直到现在,山东秧歌都时常能登上网络热搜,这就是山东乡村演出的魅力,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它变得更“有戏”。
山东的乡村表演艺术,既有“山东味”的共性,又异彩纷呈。如果你小时候是在山东农村度过的,夏天的晚上陪家人在村里看场戏,一定是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而今天,这样的记忆变得更加多彩,一起来看吧,山东的乡村,真的很“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