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药咖啡、中药茶饮、中药冰淇淋、中药雪糕等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药+”食饮品,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开胃、降压、消脂、美白、安神……效果也是令人眼花缭乱,养生经济下,藏在药材铺的中药材开始走入年轻人的视野,但这类中药食饮品到底是真有用,还是智商税?爆火背后,还需要为它“把把脉”,来一些冷思考。
中药食饮品何以火爆市场?当下年轻人群体里流行的中药系列的养生茶颇受追捧,很多消费者喝此类饮品为了代替奶茶,看中的就是这类养生茶有一些养生的功效。今夏,山东省中医院推出的养生方剂颇为火爆,线下、线上日均可开出超3000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推出的中药雪糕,分别具有驱寒、饱腹和健脾功效。由此可见,年轻人对养生的日益重视,是推动中药食饮品兴起的重要因素。根据《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除此之外,中药食饮品之所以火热,也是甜品消费市场充分竞争下的一种创新,商家捕捉了市场的细分领域和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一方面表明现在年轻人对健康养生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证明了现代年轻人对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认可。
年轻人重视养生无可厚非,但对于中药食饮品要有清醒的态度。偶尔品尝一次中药食饮品,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也是不太现实的。“中药+”的兴起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养生方式,消费者在享受这种新颖体验的同时,也应保持理性态度,对其养生功效抱有合理期待。
警惕某些商家大搞噱头,让养生“变了味儿”。食饮品加上中药概念后,是否就是养生“神器”?比如中医本身不建议吃冰淇淋、喝咖啡,就算加入药材,冰淇淋的养生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这类产品更多的是营销的噱头。
此外,尽管中药茶饮以饮品形式呈现,但其本质仍属于中药范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中药茶饮也并非适合所有人,不能随意服用,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判断,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品种,理性消费,最好是在中医执业医师的指导下食用。
恪守安全红线,市场监管不能缺位。食以安为先,安全是食品行业的底线和红线。作为药品,需要符合药品监管法规和标准;作为食品,则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如何对中药食饮品准确界定并进行市场化监管,以确保其卫生、质量和安全,目前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还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给予专业指导,避免纠纷的产生,切实守护好群众健康。
由此来看,中药食饮品能否成为市场的现象级爆品仍有待观察。火爆背后的冷思考更为重要,比如如何拓展食饮品品类、丰富消费场景、进一步发掘中药食饮品背后的医学功效和文化底蕴,才是未来该行业赢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关键。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