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近 90% 的中国居民死亡可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统称为慢性病),目前这些慢性病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肥胖的科学有效防治对推进「健康中国 2030」的目标至关重要[2]。
目前,以肠促胰素为靶点的减重药物已在肥胖治疗中备受关注。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新型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 RA)司美格鲁肽(2.4 mg)注射液(商品名:诺和盈®)用于超重和肥胖患者(初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30 kg/m2;或在 27 kg/m2~30 kg/m2,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的长期体重管理[3]。这一重磅讯息在中国超重与肥胖患者以及减重领域相关临床医生中掀起一阵讨论「热潮」。
司美格鲁肽(2.4 mg)作为减重药物,其背后的减重原理是什么?相较于其他同类药物,它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其减重效果以及在减重领域的应用前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友谊医院普外分中心普外六科(减重及代谢外科)副主任张鹏教授分享对司美格鲁肽(2.4 mg)在中国肥胖治疗领域应用的见解,探讨这一创新将如何影响中国减重诊疗的整体格局,并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超重与肥胖患者带来福音。
Q1:中国肥胖率持续攀升,预计到 2030 年,成人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 65.3%,这一趋势导致的健康、社会、心理问题及医疗负担日益严重[1]。在此背景下,您认为当前肥胖治疗中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张鹏教授
首先,肥胖尚未被充分重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这导致在个人层面和政策制定上都缺乏对其足够的重视。
其次,单纯依靠「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很难实现有效减重,只有约 3%~10% 的肥胖患者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达到持续减重的效果[4]。对大多数人而言,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实现的体重减轻往往会出现反弹,长期维持减重效果不佳,且中国尚缺乏公认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用于肥胖管理[5]。
第三,医学治疗手段的选择也相对有限,无论是减重药物还是减重与代谢手术方式,都存在大众了解不足、应用不充分的问题,并且缺乏个性化的选择标准。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的另外一种治疗选择,其在美国和欧洲地区使用颇为普遍。然而在中国,减重药物治疗较为保守,可选择的药物也较少[5]。且减重与代谢手术在超重与肥胖领域的应用存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挑战[5]。在医学营养减重方面,尽管有生酮饮食、轻断食以及低碳水、高蛋白等减重方式,但目前也尚未建立标准[6]。
第四,现阶段国际上的超重与肥胖规范管理手段已逐渐过渡到「中心化管理」和「个体化诊疗」的模式,其中肥胖中心集多学科专业于一体,更有利于临床管理,但我国在肥胖中心化建设方面仍在起步阶段[5]。医院内缺乏一体化的肥胖管理中心,不同科室的减重建议不一致,这使得患者到医院寻求减重治疗时感到无所适从。这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亟待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为了应对肥胖治疗领域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肥胖医学体系是关键,这包括对医生进行科学的肥胖相关医学知识培训,并在医学院教育阶段引入肥胖医学课程,以提升医生在肥胖治疗领域的专业素养。
其次,制定统一的多学科临床指南至关重要,这将为患者提供基于循证的有效治疗,并试图让治疗结局实现同质化,确保患者无论在何处就诊,都能获得基本相同的减重疗效。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多学科的肥胖诊疗中心,集合各方力量,共同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减重治疗。
Q2:随着肥胖问题的加剧,药物治疗作为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广泛关注[1]。特别是我国近期新获批的 GLP-1 RA 类药物司美格鲁肽(2.4 mg),请您简要阐释一下司美格鲁肽(2.4 mg)用于减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张鹏教授
近年来,随着新型减重药物的获批,临床上有了更多的减重工具用于治疗肥胖。其中,GLP-1 RA 类减重药物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减重药物,其用于减重的基本原理体现在多重药理作用上。早期研究显示,人体自然分泌的 GLP-1 可通过刺激胰岛 β 细胞释放胰岛素,进而实现降血糖的作用,但容易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因而体内的含量较低。而司美格鲁肽(2.4 mg)则能模拟人体自然分泌的 GLP-1 激素的功能[7],但与天然的 GLP-1 不同的是,司美格鲁肽(2.4 mg)经过特殊的结构修饰后,具有更长的半衰期,能产生持续性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2.4 mg)的减重作用主要通过多个作用靶点实现[8]:
一是作用于中枢上的 GLP-1 受体,特别是下丘脑区域,进而达到降低食欲,减少患者的进食欲望的目的;
二是作用于胃肠道上的 GLP-1 受体,通过减缓胃蠕动,减少食物吸收,增加患者饱腹感;
三是作用于胰腺上的 GLP-1 受体,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可能影响胰岛 β 细胞的再生,从而进一步调节患者的血糖和体重。
此外,研究还发现司美格鲁肽(2.4 mg)可能作用于其他器官,如心血管系统和骨骼肌,可能产生有积极意义的药理学效果[9-11]。这使得司美格鲁肽不仅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在减重治疗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司美格鲁肽(2.4 mg)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为肥胖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Q3:基于司美格鲁肽(2.4 mg)的减重机制,能否请您谈谈司美格鲁肽(2.4 mg)与其他减重药物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张鹏教授
司美格鲁肽(2.4 mg)正式获批用于减重治疗,这给减重外科领域,增添了除手术刀以外重要「减重武器」。因为减重外科医生在给患者制定减重策略时,不能「只依赖于手上的一把刀」,这对于实现长期减重而言作用有限,当临床有了更多的减重武器,临床医生将各种减重武器灵活组合,或许能带来「1 + 1 > 2」的减重效果。尽管历史上有不少减重药物被不断研发出来,但临床上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的减重药物并不多[5]。而司美格鲁肽(2.4 mg)以其显著的减重效果、具有多重健康获益以及安全性良好等优势,在为数不多的减重药物中脱颖而出:
首先,司美格鲁肽(2.4 mg)的减重效果显著。临床研究及实践表明,使用此药物后,减重幅度大致在 15%~17%[12,13]。对于糖尿病患者,其减重效果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14]。
其次,STEP 系列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2.4 mg)除了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外,还可改善腰围、内脏脂肪面积、血脂、血糖、超敏 C-反应蛋白等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为患者带来多重健康获益[15],对于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高血压等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其独特的优势之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全性方面,经过 14 项超过 2.5 万超重/肥胖受试者的 STEP 系列临床试验的广泛验证,司美格鲁肽(2.4 mg)被证实安全性和耐受性较为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均表现为轻中度、一过性,大部分患者耐受性良好[15-20]。
且相较同类药物需每天注射,司美格鲁肽(2.4 mg)更有每周仅注射 1 针的便捷性[21]。
基于此,司美格鲁肽(2.4 mg)能够很快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体重管理,且今年也能得到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获批[3]。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司美格鲁肽(2.4 mg)已达到了相当可靠的风险受益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显著优势,因此能在短期内获得多个国家的批准上市。
Q4:目前司美格鲁肽(2.4 mg)已在国内获批用于超重或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您可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下,此次获批主要是基于怎样的循证证据,司美格鲁肽(2.4 mg)的减重效果和安全性表现如何?
张鹏教授
减重效果:STEP 是评价司美格鲁肽(2.4 mg)用于减重疗效和安全性的系列研究,在疗效方面,STEP 系列研究显示,无论是在西方人群还是中国人群中,司美格鲁肽(2.4 mg)都展现出了显著的减重效果,平均而言,患者能够减轻约 15%~17% 的体重[12,13]。这一成果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体重的显著下降往往能够显著改善甚至逆转与肥胖相关的多种疾病状态。当然,个体间的减重效果存在差异,部分患者甚至能达到 20%~25% 的减重幅度。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个体的基线特征、药物使用策略等多种因素,后续需要在减重疗效差异性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在安全性方面:司美格鲁肽(2.4 mg)已经获得了 FDA 以及全球多个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这充分证明了其安全性被得到广泛认可[3]。且经过 14 项超过 2.5 万超重/肥胖受试者的 STEP 系列临床试验的广泛验证,司美格鲁肽(2.4 mg)被证实安全性和耐受性较为良好,司美格鲁肽(2.4 mg)的作用靶点位于胃肠道,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用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和腹部痉挛等,但均表现为轻中度、一过性,且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大部分患者耐受性良好[15-20]。
然而,需强调的是,任何药物在不恰当使用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引发问题。因此,在使用司美格鲁肽(2.4 mg)时,临床医生须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精准的用药方案,同时在适用人群、用药剂量、用药时长等方面均需严格把控,让患者能正确使用司美格鲁肽(2.4 mg)后,最大化地发挥其减重效果,以及减少甚至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Q5:随着司美格鲁肽(2.4 mg)在国内获批,您认为用于减重的司美格鲁肽(2.4 mg)未来的应用前景如何?它将如何影响中国减重诊疗的整体格局?
张鹏教授
首先,司美格鲁肽(2.4 mg)的获批填补了过去减重药物领域的空白,未来可能会对中国减重医学的整体格局带来显著且极具价值的改变。在司美格鲁肽(2.4 mg)出现之前,内分泌医生在面对肥胖患者时常常感到手段有限,主要依赖于营养管理和手术等方式。而司美格鲁肽(2.4 mg)的获批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武器,特别适用于 BMI ≥ 30 kg/m2 的肥胖患者或超重且已出现与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患者[3]。这一药物不仅能有效减重,还有可能通过减重改善甚至逆转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状态。
其次,司美格鲁肽(2.4 mg)在减重手术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作为一种「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手段。目前已有研究表明, GLP-1 RA 治疗对减重术后体重反弹,或减重不足患者的体重减轻和并发症改善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用于减重手术后效果不满意的患者[22]。对于需要接受减重手术的患者,术前使用司美格鲁肽(2.4 mg)可以初步降低体重,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即「新辅助治疗」;此外,术后使用司美格鲁肽(2.4 mg)作为常规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增强减重效果,帮助术后仍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的患者的体重回归正常状态,并延缓甚至避免体重反弹,即「辅助治疗」。这种药物与减重手术的联合应用,将显著提升手术治疗肥胖的效果。
最后,司美格鲁肽(2.4 mg)的获批有望促进更多肥胖患者寻求科学的医学减重治疗,从而有助于促进国民健康。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大量肥胖患者曾经或现在正在接受不科学的治疗方式,导致减重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体重反弹的现象。而司美格鲁肽(2.4 mg)的获批,将有助于超重和肥胖患者认识到肥胖可能带来的危害,并引导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寻求科学规范的医学减重治疗。因此,司美格鲁肽(2.4 mg)的获批对于我国整个国民健康水平的促进也有着极大的意义。
注:不同剂量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用于不同的适应证,本材料所提及的司美格鲁肽(2.4 mg)注射液的适应证均为适用于长期体重管理治疗的 GLP-1RA 周制剂。其具体适应证为:适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初始体重指数(BMI)符合以下条件:≥ 30 kg/m2(肥胖),或 ≥ 27 kg/m2 至 < 30 kg/m2(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热潮之下,司美格鲁肽如何以科学之名发挥减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