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健康

葛均波委员:提升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出海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促进共享健康的重要步骤。尤其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对《医师报》记者透露,今年他将带着《提升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铸就全民健康第一道防线》《大力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出海,提升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等提案上两会。

葛均波 委员

提升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

铸就全民健康第一道防线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我国慢性病现状不容乐观,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现象。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甚,《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大约3.3亿人,其死亡率已经占据居民疾病总死亡原因的首位,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起,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经超越城市,这严重的桎梏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也成为我国居民的重大健康威胁和全民健康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存在问题:

公众的防控意识薄弱,对慢性病危害的知晓率低。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高,平均文化程度不高,健康意识薄弱,对慢病的知晓率更加匮乏。表现为心血管疾病高危筛查率低、三高控制达标率低、高危人群用药治疗率低。

基层医疗机构和民众对慢病筛查、控制、治疗的认知差。许多慢性疾病在得不到充分筛查时无法早期诊治,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死亡,同时也加重个人、社会的医疗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手段有限、诊疗能力相对薄弱,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民众对心脑血管慢病的预防和急症的救治需求。

基层医疗机构对心血管疾病诊治能力弱,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力不足,缺乏职业教育培训及提升通道。

建议:

加大基层心脑血管等慢病的科普教育力度,实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提升民众对于心血管病的知晓率

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各地建设权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编制发布心血管疾病防治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让更多的人关注心血管病风险,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到2030年,心血管疾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同时,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健康政策。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推动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在公共场所推行禁烟政策,可以有效减少环境烟草烟雾引起的ACS发病。

省市县乡村筛查联动,完善心血管疾病防治服务体系

加强上下级医院筛查联动和数据传递,搭建农村慢病防治平台。将医院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链接构建形成一个电子大医疗网络系统,实现健康档案的共享,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管控和及时干预。同时,推广高危筛查管理模式,鼓励患者门诊就诊时进行常规的心血管病风险筛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病风险,并提升大众对管理风险的认知水平。在医生群体中,要推广和强化心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的临床指导和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工作。

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及时干预和治疗,在加大基层医疗投入的同时充分应用好现有资源,提升基层治疗效率

做好主动筛查、积极防控的同时,应及时跟进后续治疗,避免出现只筛查和防控却不治疗或治疗跟进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发挥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转诊与协作优势,建立慢性病例网络直报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指派城乡医务人员对口驻扎,通过以点带面,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慢性病人群的筛查和早期干预,进一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做到慢性病的防治一体。

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慢病防治能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开展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采取知识讲座、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提升乡村医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常见病的鉴别诊断及基础救治能力。重视后备人才队伍培养,医学院校应该优化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在校医学生的联合培养和实习实践等方式,培育心血管专业的后备人才力量。

大力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出海

提升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国际商贸合作,尤其是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和器械不仅有助于国家的经济增长,还能提高全球医疗保健水平和应对全球卫生挑战。继国产创新药物出海大获成功后,国产器械出口也取得了可喜成绩:2023年,中国医械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9.34%,其中出口额平均增长率8.21%。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我国对于医疗器械的供应依然集中在体外诊断等一系列中低端诊疗器械上,低耗材医疗器械产品出口比例也远远高于高耗材医疗器械产品。如何提升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研发能力并提升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出海”占比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课题。

存在的问题:

医疗器械出口相关配套政策有待深入和细化,认证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由于各国对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管体系不同,部分中国企业对国际政策标准缺少了解。加之我国认证体系得不到部分国外重要市场认可,我国生产企业出口需要重新注册,既增加了成本,也限制了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认证的速度。

医疗器械的学习曲线长,医疗器械的熟练度和依赖度成为是否能够顺利出海的关键。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出海”器械的持续培训和投入不足。可能会造成我国医疗器械无法成为国外医生在同类产品中的首选器械。

相关机构和学/协会对中小企业引导和扶持能力有待加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对器械出口的认知较差,政策解读、客户维护、售后服务等基本能力明显不足,战略布局能力和思维缺失严重。

国产器械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端市场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较严重,企业研发创新器械意愿差,且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上存在“卡脖子”难题,这些严重制约了高端医疗器械出海之路。

建议:

医疗器械出口相关政策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尤其是认证体系,需与国际接轨。为进一步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出海,相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国际通过的监管、质量控制、出口流程等贸易便利性政策,完善审批制度,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认证体系方面,建议我国与“一带一路”等国家充分合作,牵头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医疗器械认证标准,建立具有国际性的、有影响力的通行的认证标准,从而为我国器械进入这些国家缩短时间、降低成本,让我国医疗器械得到更多国际市场的认可。

加大重要海外市场的培训力度,让海外用户熟悉并依赖我国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出海需要帮助海外用户培训器械使用,掌握器械操作,因此需要加强对于出口地的医疗人才的培训和培养,进一步才能提升海外用户对国产医疗器械的需求。建议国家卫健委的海外人才培训和器械出海人才培训有机结合,另外,建立相关出口器械企业组织和实施相关海外医疗培训的平台和机制。

相关学/协会应与海外市场建立合作,同时构建完善的引导流程,帮助中小企业器械进入国际市场。 建议医疗器械相关的学协会牵头组织国内创新器械参加国外展览,召开发布会,提升我国创新医疗器械参与国外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定期向国内的中小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相关培训,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充分掌握医疗器械国际贸易的相关流程和基本能力,培养其加入国产医疗器械国际化竞争的战略思维。

大力推动国产器械的技术创新,提升高端市场核心竞争力,积极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出海。通过设立创新基金项目,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我国医疗器械研发水平和技术含量,为提升医药器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打下基础。加大对于器械出口的财税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各项扶持,除了减免关税和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对符合相关优惠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国家定向支持。

排版:晓敏

编辑:晓敏

审核:贾薇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葛均波委员:提升基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出海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医师报 编辑:董蕊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