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23快手十大年度热词出炉,淄博烧烤上榜。
源自那场“春天的约会”,让“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而更深层的“奔赴密码”,则是基于淄博当地善待外地人、礼遇外地人的待客之道。
“淄博烧烤”把“好客山东”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热情厚道的品质根植在每一位山东人的骨子里,已经成为齐鲁大地上的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种好客之情、待客之道,也体现在山东一流的营商环境中。
山东沿袭着儒家文化中“近悦远来”的信条,坚持练好内功,持续优化、创新提升“营商环境”,让每一位在山东的投资者、创业者,都能获得最大的便利。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说穿了,好的营商环境就是一个童叟无欺、重信守诺的待客之道,一个让远道而来的人有宾至如归的归属感。
而在近期召开的山东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塑造新优势”,深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
一段时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成为热词,全国开启了地方营商环境制度创新竞争的“锦标赛”模式。
山东行动方案从1.0版做到4.0版,浙江从“最多跑一次”做到“数字化改革”,此外很多地方提出要为企业提供专家式、保姆式服务,还提出很多口号和目标,如“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店小二精神”、“最多跑一次”改革等。
为什么各地一直都活跃在深耕营商环境建设的路上?
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哪里有利于生存发展,企业和项目自然就往哪里走。在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营商环境这个看起来再“软”不过的东西成了区域竞争中最硬的竞争力。所以各地争先恐后地在创设营商环境上不断优化、不断“打怪”、不断升级……
简单来说,营商环境其实就是待客之道。
《论语》里有记载,叶公问孔子:“国家应该怎么治理啊?”孔子回答了六个字:“近者悦,远者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近处的人喜悦了,远方的人自己就来归附了。在那个时期,国家好不好,看移民的数目就知道。因为当时国与国之间主要争夺的资源就是土地和人口,所以,近悦远来是儒家对好国家的评价指标,愿意归附的人越多,说明本国人的幸福指数越高。同样的道理,营商环境是和人文融为一体的、有温度、可感知、可体验的环境。
持续深化改革攻坚,不断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山东已经连续三年位列全国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动力。从长远视角看,这正是山东经济的后劲所在。
破障碍。降低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从率全国之先的“无证明之省”建设,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山东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运用电子证照,线上办理,精简流程,优化融合,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切实提高建设项目规划手续办理效率。如今,在各地市政务服务大厅里,企业和群众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拿证即经营”“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实现了常态化;数字政府、政务服务能力平台等建设让跑动次数由“最多跑一次”向“零跑动”转变;开展企业开办并联审批,深化“一网通办”、便企服务“全程帮办”等服务,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真正实现了便企利民,极大便利了经营主体投资兴业。
强保障。对于投资者而言,没有什么保障比法治保障更可靠。“严禁高高在上、敷衍塞责,严禁违规设槛、政策歧视……”,近日山东印发《政商交往负面清单》,既对党员干部划出政商交往行为底线的“负面清单”,也对企业家划出政商交往行为底线的“负面清单”。可以说,两个“负面清单”,旨在让政商双方“双向奔赴、亲清统一”,一系列规定将“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各种隐性壁垒逐渐消除。
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建立监督监测点、搭建纪企直通车、与企业座谈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听取各类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山东省纪委监委紧盯影响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既坚决查处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勾肩搭背”等违纪违法问题,又向对企业“爱搭不理”“不闻不问”等不担当不作为行为及时亮剑。
此外,山东还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执法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让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监管也好,执法也罢,其出发点都是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因此在国家统计局山东省调查总队对16市727家企业调查时,95.6%的受访企业对法治环境投出了满意票。
筑坦途。一个地方营商环境怎么样,谁最有发言权?是企业。
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外资企业,18年间27次增资山东市场,至今已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建成了世界领先、中国最大的商品木浆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浆纸纤一体化生产企业,成为山东省投资最大的外资企业。27次“加仓”,27次坚定的选择,彰显山东营商环境“强磁力”。
今年以来,山东出台稳外贸外资14条、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实施意见,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进一步畅通政府与企业间常态化、机制化沟通渠道,从顶层设计出发,提振外商投资信心。同时,在全国首创“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实现全省在营外资企业全覆盖,累计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诉求3606个,让各类企业在山东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全力当好企业的“最强后盾”“最佳拍档”,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始终把企业的“烦心事”当成党委政府的“心头事”。
今年以来,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山东在完善金融服务方面,着力推出实施“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举措;山东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新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展开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专场招聘,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在降低企业负担上做“减法”,在全面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地方减负政策。
让各类经济在山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当下的山东也正飞扬着坚定的发展信心和希望,奔涌着无限的发展活力和动力奔向新的一年。
回看2023年。
一年来,省委坚定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山东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发展利好因素正加速集聚,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日益增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
展望未来,要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必须”,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关键问题、重点环节,山东明确从现代产业、有效需求、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福祉、安全发展和舆论宣传等十个方面塑造新优势。
用这十个新优势,讲好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同时,结合新形势,自觉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塑强这十大新优势,才能确保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也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3年,是稳中求进的一年;2024年则将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一年。从提出“塑造十个新优势”,到部署“八个抓实”,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作出的具备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重大举措和顶层设计,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支撑,必将持续推动山东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展望未来,充满希冀。
敢担使命、敢闯新路、敢挑大梁。未来,山东将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决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