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霜降已过,秋意渐凉,候鸟秋季迁徙进入高峰期。山东是重要的候鸟中转站,每年的11月到12月底,成千上万只候鸟飞行上百公里迁徙来到山东繁育越冬。一幅幅生态图景,背后是一个个生态故事,是美丽山东建设的画卷,更是山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答卷。通过多点多角度反映山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要求,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坚定行动和骄人成绩。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3日讯 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0年间,从黄河源头直至入海口,山东省对黄河保护治理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重要部署。
从距离地球60万米高空俯瞰山东,九曲黄河蜿蜒其中。俯瞰黄河,卫星图对比可见,如今的黄河沿岸“绿意”增多,“水质”变清,大片新生湿地涵养着万千物种。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群鸟归来向大河,昔日的“退海之地”,变成如今水清岸绿、群鸟翔集的盎然景象。
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总投资9.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湿地修复(两期)、湿地保护修复、黑嘴鸥繁殖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南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6个子项目。
项目2021年3月开工,2023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共新(改)建引黄闸6座、连通湿地水系115公里、疏通潮沟76公里、修复湿地7.3万亩、修复盐地碱蓬3.1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2.7万亩、种植海草床1500亩。
项目建成后,黄河入海口地区湿地总面积超过30万亩,恢复了滩涂湿地与海洋潮汐的良性循环,构建起“河陆滩海”生态系统,为鸟类的栖息、越冬、繁育和原生物种的恢复生长提供了天然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目前,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从1992年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37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