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晚与您分享作者常金龙的文章《仰望星空》(节选)。
登上阁楼,才知道视野有多么开阔。
小区在县城的最东边,阁楼在小区五十多米的最高处。登上阁楼四望,东边是连绵不尽的田地,田地里多种植桃李果杏,一到春天,各种颜色的花朵成片连陌,似乎一直要连接到天的尽头。北边是连绵不绝的峨眉岭,苍茫的沟沟壑壑就像是被刀砍斧劈一样,沟壑之间丛生野草和荆棘,用一片片细叶一根根枝条绘制出另一幅溪山行旅图。小孤山孤立在峨嵋岭,这个万年老人,几千年来就保持着这样一个孤独的姿势,满眼感伤地用一道又一道的石痕记录着这片大地上所有的爱恨情仇风云变幻。站在阁楼天台的院子里,天气晴好的白天,向南远眺,甚至可以看见五十里外的幽幽南山,山势崔嵬,山石崚嶒。夜晚,华灯初上,西边县城和东南方向二十多里外的舜帝陵新区的万家灯火便可尽收眼底。
李白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毕竟古人建造技术有限,百尺换算下来也就三十多米。百尺高楼放在现在,只能算是小高层。我的阁楼在五十多米的高处,要是放在商代,妥妥的摘星楼。古代巴比伦有空中花园,也是皇家园林,一定镶金缀玉,极尽奢侈豪华。而我的小阁楼可贵之处就在于天然朴素,简洁大方,应该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然而我苦思冥想,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一个好名字,于是只好叫它阁楼。
这个小小的空间,是我独处的精神家园。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似乎少了一方庭院,一个家就少了灵气。达官显贵在院子里经营着富贵气象,亭台楼阁,流水假山,无一不透露着精巧;普通百姓则在庭院中经营着烟火人间,几棵青菜,一架豆角,无一不流露出自然之气。大城市寸土寸金,多数人没有办法实现田园之梦,但是在这个小县城,我偶然得了这个因缘,只有竭力经营。
我在天台院子里种了一二十盆花草,又盖了一座小花厅,将近三十平米的房间内,临窗放着我的一张大写字桌,桌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四面墙壁前放着我的八个书架,书架上是一部分图书。窗前的书架旁,挂着一支竹箫,我不懂乐理,不过是拿来附庸风雅而已。在北边的墙上,还挂着我画的一张千手观音,临摹的敦煌壁画,水平有限,比较粗糙。室内还有一张床,供我累了在此休息一会,还有一张躺椅,厚厚的,绵绵的,我喜欢坐在上面看书。看累了,就闭上眼睛小憩一阵。
天气和暖的时候,我每天早晨起来先稍微锻炼一下,然后来到阁楼,写几个毛笔字。下午偶尔兴致来了,就画上一幅小画或者捏起箫管有腔无调地吹上一小会,纯粹是自娱自乐。四五点钟,太阳西斜到楼的尖顶时,我要给花草浇一点水。小叶榕和铜钱草每天都要浇水——尤其是铜钱草缺不得水,稍微缺水叶子就会打蔫,其他的花草每隔三五天浇上一次。大约是因为我辛勤照料,从春天到初冬,小阁楼上花草都憋足了劲抽枝长叶。蔷薇、玫瑰、三角梅、风雨兰渐次开出一大片养眼的鲜花,给一方小天地装点了许多颜色。
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阁楼上的景色也不同,静坐其上,感受自然也有所不同。雨雪天坐在阁楼上别有一份惬意。小雨的温和细腻,大雨的磅礴苍茫,都给这个小阁楼增添了别样的乐章。下雪天的小阁楼是最美的,院里院外天下地上,银妆素裹,白茫茫一片。此时登楼,极目远望,顿觉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作者简介:
常金龙,山西运城人,1974年生,在中学任职物理教师。教学之余,喜欢养花莳草,喜读文史,喜欢写作,偶尔在期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文章。
文章来源:
中国作家网“本周之星”。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栏目主持:邓洁舲)
主播:邢珺锐
后期:丁浩然
本栏目音频由品读有声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