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中国研究生 文化中国行(2024聊城站)—“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暑期调研活动启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的160多名师生,将以“光岳楼中的‘诗境’与当代文化链接”为赛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学识和创新性思维,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以及AR、AI等现代科技呈现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共同绘就一幅充满创意和深度的“光岳楼”文化图景。
以诗境为链接,酿造水城独属的“文化风味”。看山看水看中国,素以“江北水城 运河之都”著称的聊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鲁西平原上。而光岳楼,更是这颗明珠上最为耀眼的光芒。本次“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暑期调研活动将目光聚焦于聊城,并将赛题设置为“千里运河第一楼”的光岳楼,用古典之韵、科技之光,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无疑让推动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最为深沉与持久的文化力量更加充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歌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精神,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岳楼作为聊城悠久文明传承的象征,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及现存碑刻中就记载了120篇咏赞光岳楼的诗文。而今,以诗词为媒,传承文脉、挖掘资源,光岳楼所释放出的历久弥新的文化能量,必将激发广大参赛师生的创作热情,增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
以科技为助力,演绎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光岳楼与大运河,水脉与文脉交织,承载着聊城的记忆,也是中华文明的生动注脚,映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历史智慧。今年是光岳楼建成650周年,在历史与当下的“一眼千年”中,从古画、古籍、古迹等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寻找营造“诗境”的丰富元素,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空间,是此次调研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极力打破诗词的“文本”样态,创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参赛者们借助AR、AI等科技手段用时代感的主题、生活化的表达、国际性的视野、交互式的传播,把诗词转码为直观可感的视听形态,将助力“鲁味”热起来,“国风”活起来,为聊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让更多的人了解聊城、爱上聊城。
以赛事为引领,凝聚文化自信的“青春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今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增创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激励研究生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传递出培养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新人的鲜明导向。当代青年对文化主体性的坚守展现着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事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信心和底气。此次活动通过引导广大参赛学子不断寻找诗词歌赋文化在当今时代更丰富、更鲜活、更具体的表达,让光岳楼中的“诗境”与当代文化形成链接。这种在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视野中孕育出的文化自信,为古老文明不断“焕新”,持续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插上了青春的翅膀。
智“汇”青春,有梦当燃。中国研究生 文化中国行(2024聊城站)——“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暑期调研活动让来自不同高校的参赛师生代表在实地走访参观交流中,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交融滋养下的聊城,不仅能唤起青年一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更能以青年人的创意和活力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让文化传承发展更具力量。(文/林伟 张艺凡)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