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晚与您分享作家李美霞的散文《沉默的萨拉乌苏》(节选)。
时间选在午后,阳光灿灿的。天高云阔,站在萨拉乌苏峡谷的边缘,我的眼里流过滚滚热浪。到萨拉乌苏去,是我每一次到乌审都心心念念要完成的心愿,就如每一次路过故人的村落,即使辗转绕道也须抽出空去拜访他一样。
车上的短暂睡眠,让我此次与萨拉乌苏峡谷的遇见有了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隔着1300米的海拔,像是隔着千年万年的时空隧道,被无限拉伸的空间距离直接带来时空的穿越之感。这一处沟谷之地,像极了脱离喧嚣繁华的世外桃源,连绵的沙地沟坡敞着怀将这一片空阔围拢起来,竖起四面天然屏障,将一个村落隔离掩藏在尘世之外。
身在最高处,稍稍探头往沟底处望,一眼就能把沟底的风景打捞干净——三两户人家随坡而立,门前房后几亩田地瓜红果绿,坡上撒着散淡如云的羊群……一个古朴村庄偎依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幸福模样,不过如此。你看,行走在飘带一样的羊肠小道上的身影,分明就是千年之外的农人,他们自顾自生息繁衍在一处深沟厚土之中。侧耳,隐隐听得见牛的羊的猪的叫声,又有犬吠鸡鸣的声音,甚至,我听得见有人在打着骨板轻轻歌唱,恍惚之中,还听见木锯来回拉动以及锤子的敲打声。各种声音飘忽错落,长短不一,融进袅袅而起的炊烟。炊烟细瘦,缠绕着粗壮的树木向上升腾,升上峡谷,幻化成朵朵轻薄的白云飘在天空。
正是午后,我甚至能想象出每家每户热气腾腾地吃午饭的景象,拍打干净一身泥土的当家男人,端坐桌前就着一碟菜几片酱肉享受生活,端起一碗酒感谢千百年来如父如母般知冷知热的这片土地。历史轮回中,这一片沟谷的烟火依旧旺盛,一辈一辈的村民恰如一茬一茬的庄稼,守护着一方田园,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上一次来,是三年前的深秋,比现在推后一季,正是万物尽数收仓的时候,同样站在峡谷之上,我却没有看见农人打场的场面,也没有看见在天地间悠闲的牛羊,看见的只是一片静谧之地。但是那一次,我看见了成垛成垛的麦秸,被农人们捆成一抱大小,整齐地摆放在空空如也的大地上。我想,苗收了穗、谷物进仓的同时,同样会把这一片沟谷里的秘密一起隐藏起来,而这些与土地一样金黄的麦秸捆,才是生命一季一季绵延的迹象。
这一次,眼前的每一种生命都显现出最旺盛的模样。这看似荒蛮的沟谷之地正在迎接盛大的夏天。每一个向阳或是背阴的地方,都上演着谷物葵黍的狂欢。蓝天之下,罅隙之间,每一处空着的土地上都有相应的作物在坦然生长。这些空地没有多少是平整规则的,被高低不平的地形尽力揪拽拉伸成一块块籽种优良、水土肥美的庄稼地,能点豆的点豆,能栽苗的栽苗。即使是两沟之间的低洼处,狭窄逼仄,也被辛勤的农人一锄一锄开垦出来,一畦一畦栽种着希望。有些田地开垦在沟壑之中,一阶一阶沿坡而上,形成一片又一片规模甚小的梯田,只一条路,就能阡陌纵横。最让人心动的,是与土地一起沉默着的许多棵五丈榆、红柳,或集聚或散落,在河流两岸,路旁坡上,静静地孤独站立或是抱团生长。虽然离得远,但这些树木仍然给予我们满眼的绿色,是那种崩裂眼眶的绿色。我甚至看到每一片叶子都极力迎合着太阳,阳光折射着每一片树叶的脉络,透过薄如蝉翼的叶片,你似乎能看到汩汩流过的那一段无人知晓的远古时光。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重点栏目“本周之星”。
作者简介:
李美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内蒙古班)学员,内蒙古大学第九期,第十一期文研班学员。《红雨伞》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出版小说集《魂兮归来》,散文集《落眉间》,儿童文学集《薇薇公主》与《丢了表针的钟》。散文作品散见于《文艺报》《散文选刊》《草原》等杂志。
有声广角主播:旧时烟;后期:猫猫船长;监制:薄峰;本音频由品读有声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