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声明:以下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点击投诉删除】
视品牌为“第一生命”、全力维护品牌“第一生命”,是弘扬和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有力之举。
在现代企业经营之中,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企业或产品的标识,更是产品质量、企业信誉、价值观及文化的综合体现。历史上,不乏有企业家以雷霆万钧之力,为维护品牌信誉而采取的断臂之举;因为他们坚信,品牌是企业的“第一生命”,一旦品牌信誉受损,企业的生命力也将受到致命影响。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张瑞敏与谭旭光的“怒砸”故事,成为了中国企业界广为传颂的佳话。
1985年,山东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面临产品质量严重下滑的危机。作为新任总经理的张瑞敏,在接手不久后便发现了这一问题。在一次质量检查中,76台冰箱被标记为不合格产品。一边是76台冰箱货值不菲,一边是产品质量及企业品牌亟需维护,对于当时正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来说,无异于一次重大的考验。张瑞敏没有选择回避或是掩盖问题,而是在全厂员工的见证下,亲手拿起大锤,毫无迟疑地将这76台不合格的冰箱砸毁。这一幕震惊了所有人,但张瑞敏的行为传递出一个明确的理念:对于海尔企业来说,产品质量高于一切,品牌的信誉不容有损。
同样的故事在1998年的山东潍柴集团再次上演。当时,作为集团董事长的谭旭光,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了一批不合格的发动机。面对这一问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样的做法——亲手砸毁这些发动机。谭旭光的决定与举动,同样基于一个理念:只有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切实维护品牌信誉,才能确保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两个“怒砸”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企业,但所传递的核心理念是相同的:真正的企业家,就要以企业品牌为“第一生命”;弘扬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其中就包括勇于正视缺点或不足,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去维护企业的品牌生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本上依赖于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无懈可击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正如张瑞敏所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最好的市场营销。”
在现实的商业竞争中,不乏有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甚至不惜牺牲企业或产品的品牌信誉。当然,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只会导致企业陷入信任危机,失去市场的生存土壤。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将维护品牌信誉、保证产品质量作为企业运营的首要“核心任务”。
如今,山东企业百舸争流,抢抓时代机遇、争创发展先机。2023年,山东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增速跑赢全国;今年一季度,山东生产总值达21652亿元、实现“开门红”。“成色足”的发展成绩单,凝聚着山东企业注重品牌、打造“山东好品”的汗水心血。越是跨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道,越是应当在“山东制造”行业领域广为弘扬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越是应当全力维护品牌“第一生命”。
就像谭旭光所强调的:“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企业的未来。”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消费者在注重产品功能、性价比的同时,对品牌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企业品牌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市场表现和竞争力,甚至直接决定企业生命的存活力。因此,“山东制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坚守以品质为本的原则;“山东好品”要在多如牛毛的产品当中破圈出彩,必当将品牌作为企业“第一生命”加以维护和发展。
无论是张瑞敏砸冰箱,还是谭旭光砸发动机,这些掌门人的“怒砸”大招,背后所体现的就是对品牌信誉的极度重视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发生在山东的这些精彩企业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企业家,就是那些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无疑就包括以品牌为“第一生命”的较真儿精神。只要一如既往重视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山东制造”企业就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山东好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持续信赖和青睐,促成品牌与市场在高质量发展洪流中实现“双向奔赴”。(文/鲁于)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