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我国南方地区强对流天气频发,江西南昌更是遭遇极端雷暴大风天气。面对强对流这样的极端恶劣天气,应对措施如何及时有效“强”起来?
一方面,加快扫除预警信息覆盖盲区,在极端天气到来之前,尽可能人人皆知、做好应对准备。3月31日,大风雷电和强降雨天气,造成南昌4人死亡、10余人受伤。尽管在事发前气象部门发布过预警信息,但是很明显当地居民,特别是不习惯接收网络信息的老年人群体,对预警信息的关注度不高。可以假设的是,如果及早收到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管“面对面”的预警提醒,居民抓紧做好自身防护措施,“64岁的母亲和11岁的儿子被吹下楼”的惨况或许可以得到避免。
另一方面,健全突发应急防范机制,尤其是在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及时落实防护措施上,需要进一步在“细”和“实”上下功夫。强对流天气来了,光有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预警信息是不是抵达每家每户的每位居民?工厂、学校、机关及居民小区的物业部门,是不是抓紧进行了隐患巡查、采取了避灾措施?各级应急力量是否做到了“枕戈待旦”,确保发生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只有每个方面的责任主体,都真正尽到了职责,在关键环节上不马虎,在具体细节上不含糊,才能编织起有用、实用和管用的“安全防护网”。
在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面前,成体系的防范机制和应对措施很有必要,城乡居民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决不能消极地“听天由命”,每次“吃一堑”之后就该有真正的“长一智”。3月29日21时,惠州发生过强风把窗户吹走的事件,但并没有引起相关方面足够重视,两天后“强风吹走窗户”情形再现于南昌。早在2020年8月,受台风影响,浙江台州一名老人在关窗户时不慎从11楼坠亡;针对类似事件,气象部门多次提醒关注预警信息,室内注意关闭门窗、远离窗口,备好应急物资,“特别要注意加强危旧房屋等设施的巡查及加固”。
积极应对、科学防范“强”起来。人民群众安全利益大于天。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多在事前作防范的“隐绩”,价值和意义丝毫不亚于事发后抢险救灾的“显绩”。(文/鲁于)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