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些产科主任们在一起开会,让我讲讲产科转型的事儿。会上,一个二十多年的产科主任,说着说着,哭了,说她们医院的产科,最近被关了。」
这段文字来自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段涛。前不久,他在个人微博发出「救救产科」的呼吁,两次登上热搜。
「如果不改变现状,产科整个学科可能真的要塌方了。」段涛这样说。
面对热搜评论中的质疑和不解,段涛如何看待?怎样才能改变当前产科的现状,他又有何建议?
以下是丁香园与段涛的对话。
丁香园:两次因为「救救产科」这个话题登上热搜,您感受如何?
段涛:以前我的一些文章更多是在医疗行业内引起讨论,这次话题破圈了,一些医疗行业之外的人也参与进来,他们关注的重点和思维方式都不同,因此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提出质疑,这都很正常。
不过,两次登上热搜至少说明,产科当前的情况已经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讨论。我希望可以在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讨论之后,能够产生一些理性的、建设性的意见。
丁香园:您为什么说「如果再不改变现状,产科学科可能就要塌方了」?
段涛:产科目前面临的问题,用「塌方」这个词来形容,其实一点都不过分。
分娩量从原来的 1800 万左右降到大概只有 800 万,对于产科来说,业务量的断崖式下跌意味着一系列的问题:床位会被压缩、医务人员可能失去工作、医生临床的能力和经验会减少、收入待遇也会下降……以后愿意干产科的医生也会越来越少,整个学科的发展都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有一句话这么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 10 年以前,其次是现在。」如今产科的境况已经岌岌可危,如果我们今天还不做出改变,能想象 10 年后是什么状况吗?
学科发展具有延迟效应,虽然现在看不到对未来的影响,但等能看得见的时候已经晚了。因此,用「塌方」这个词来形容,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丁香园:如何改变当前产科的现状,您有何建议?
段涛: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增加产科医生的收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不能为了增加医生的收入而去增加产科的收费,这可能对老百姓的生育意愿产生负面影响。
产科医生的收入是一个政策性问题,不能通过市场的方案来解决。我们可以给予产科补贴支持,更直白一点,生一个孩子给产科补贴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政策,让产科医生有个体面的收入,心无旁骛地工作,有职业自豪感,愿意把产科做下去,那这个学科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发布刚刚《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努力使综合性医院产科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严禁向产科和产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产科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可以看到,我们担心和提出的很多问题,有关部门已经在关注并回应了,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必须共同努力来解决。
丁香园:您最新发布的文章讨论了医院管理,其中提到「古德哈特定律」,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
段涛:「古德哈特定律」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任何被观察到的统计规律,一旦将它用于控制目的,都将趋于失效」。更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一项好的考核指标一旦变成了目标,它将不再是个好指标」。
比如 KPI 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的工具,你用它衡量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但如果这些指标被滥用,比如设置了太多,或者对绩效影响很大,那大家可能就会通过各种「钻空子」的方式来想办法来满足指标,设定指标的初心就没了。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一句话:「管理的本质,是启发每一个人身上的善良和潜能。」
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环境能够激发人身上的潜能,让人拥有无需提醒的自觉,那么这些指标就不再需要「考核」,自然而然就能够完成。反过来,当我们拿各种各样的标准,把人当成工具一样衡量的时候,那这些标准注定会失灵。
在医院这样一个复杂系统中,不仅需要学科的管理,更需要人的管理,我们得把人当人看,我们的管理理念才能与时俱进。
策划:z_popeye|监制:gyouza、carollero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整个科室都没了!20 多年科主任掉下了眼泪|对话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