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财经

隆基尚能饭否?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光伏产业三季报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晶科、天合等一众押注TOPCon的企业正大快朵颐,而把自己的未来交给BC的隆基则正承受剧烈的阵痛。

【两极分化】

当下光伏正处于从PERC向TOPCon转换的过渡期,在TOPCon领域深入布局的企业都尝到了甜头。

以旗手晶科为例,上半年30.8GW的组件出货位列全球市场TOP 1,其中N型组件出货达16.4GW,成为全球首家单季度N型出货超过10GW的组件企业,其在N型TOPCon领域的市占率已高达40%。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850.97亿元,同比上升61.25%,归母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上升279.14%。

相比之下,旧王隆基则尽显落寞。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94.47亿元,同比下滑18.92%;归母净利润25.15亿元,同比下降44.05%。按照这个节奏继续下去,公司与晶科之间的盈利规模差距将被快速缩小。

事实上,隆基在TOPCon领域并非无能为力,公司早在2019年就完成了TOPCon的银浆技术,两年后又产生了贱金属技术,是业内最早做研发和完成突破的。

可为而不为,隆基有自己的打算。

钟宝申此前对外表示,TOPCon相对PERC在转换效率的提升上有限,叠加目前TOPCon产能已整体过剩,考虑投入和产出,未来经济性存疑。

事实也的确如此。

到今年年底,TOPCon的全行业落地产能预计将超过450GW,HJT落地产能将超过100GW。而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2023-2030年,保守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280-436GW;乐观情况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约330-516GW。

仅目前的产能规划就已经超出需求,更遑论整个行业还在继续大干快上。

今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将在山西综改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包含56GW单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电池以及56GW组件),加起来总投资大约56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行业最大的N型一体化生产基地。再加上之前披露的浙江海宁186.8亿元、江西上饶108亿元的项目投资规划,粗略算下来,仅上半年,晶科就在TOPCon上就砸下了八九百亿。

众所周知的是,光伏正处在全产业链降价周期中,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供需状况,进一步杀跌基本已成定局。隆基总裁李振国对此也有判断,光伏行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接下来的两到三年,中国一半以上的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基于当下时局变化,隆基的策略是不跟随,不参与,既然短期注定没什么大的空间,不如把眼光放长远,绕过TOPCon,在下一站提前布防。

【绕前布局】

BC电池,全称“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所谓BC是个技术的通用名称,其基型是IBC电池,IBC在技术上有比较好的兼容性,可与P型、HJT、TOPCon等技术结合,分别形成HPBC、HBC、TBC等多种技术路线,这些电池统称为BC类电池。

自从隆基倒向BC,外界的争议和质疑就接连不断。但理论上,这条路线并没什么问题。

最低成本下的最高发电效率是光伏的永恒追求,而BC是目力可及范围内的最优解。

根据TÜV今年9月的最新评估数据,PERC的组件效率中位数是20.96%,TOPCon和HJT分别为21.57%和21.58%,BC电池组件的测试数据最高,为22.25%。目前隆基HPBC电池的转换效率为25.5%,最高可达29.1%,折算成组件转化效率是23.3%,高于TÜV发布的中位数。

现在有人拿BC双面率远低于TOPCon来说事,认为前者在短期内并不具备竞争力,其实这根本不是事。

背面效率要乘以背面的散射光强度才能换算成正面效率,这样一来,即便背面效率再高,折算回正面也就无足轻重了。举个例子,就算背面效率达到30%,乘以6%的散射光强度,最后也只能贡献1.8%的正面效率。所以,虽然TOPCon的背面效率遥遥领先于BC,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综合效率上会具备优势。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TOPCon产线可以通过PERC产线改造而成,短期内的确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而BC电池对控制、调试、装备等工艺要求高,从电池到组件封装都要重新开模具,添置新设备。短期内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解决更多的问题和难点。但是,一旦后期道路打通,现在公司面临的所有挑战都会反过来,成为抵御竞争对手的巨大壁垒。

类似的情景,之前已经上演过。

【昨日重现】

今天的隆基,仿佛又回到了2006年前后。

当时行业的主流路线是多晶,置身其中的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2005年,成立仅四年的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施正荣一举跻身中国首富;2006年,天合光能登陆纽交所,高纪凡身价大涨;2007年,赛维和英利先后赴美上市,前者以4.86亿美元的融资额创下了当时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美IPO的最高纪录,32岁的彭小峰登顶江西富豪榜,后者的掌舵人苗连生则以近140亿的身家稳坐河北首富的位置。

同行在数钱,李振国和钟宝申在思考,他们经过充分论证和评估后得出结论,随着技术进步,单晶硅最终将具备度电成本优势。

此后多年,隆基在这条非主流路线上孤独前行,直到2014年,拐点终于出现。彼时隆基单晶硅的全产业链成本优势已显著高于多晶硅,相同条件下,单晶的度电成本比多晶低5%-10%,而发电效率则要高出5%。

在此期间,行业历经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2年欧美双反,在技术上并没有做到领先却又激进扩张的企业基本都被打残了——2013年,无锡尚德宣布破产,施正荣独自一人跑到澳洲躲清闲。两年后,背负300亿债务的赛维也走上了清算的道路,苗连生的英利也因巨亏而被迫重组。

历史的天平从此开始向隆基倾斜,2016年,其组件出货仅位居全球第八,到2020年便一举登顶世界,并成功实现三连冠的伟业。

看似一次充满偶然的弯道超车,实则背后极其深刻的必然。每当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隆基都有一套完整的战略方法论,基本原则有四条:

第一,坚持第一性原理;第二,看长不看短;第三,多方求证;第四,集体决策。

任何一个企业,只要能坚定不移的执行这四项基本原则,其实都差不了。当年选择单晶硅,如今选择BC,本质都是对方法论的严格执行,而非主观上的一厢情愿。

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就难免要以牺牲短期利益为代价,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不会唾手可得。就像当年在别人日进斗金时甘当寂寞,今天的隆基恐怕也要暂时放下功利心。根据公司的排产计划,到明年底BC产能才会集中投产,大规模放量至少也要等到2025年。在此之前,世界是属于TOPCon的。

去年10月,李振国在公开信《隆基的初心》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从众从来都是最容易的选择,但却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从我们的立场来看,我们只是选择了一条自认为对社会、对行业、对客户、对企业更具价值的道路。”

希望隆基能再次拨开迷雾,找到属于未来的光明大道。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隆基尚能饭否?

分享到:更多 ()
来源: 编辑:市值观察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