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财经

“药明系”第四子药明合联通过聆讯,李革资本版图持续扩张

来源:ICphto

蓝鲸财经记者 王健文

ADC(抗体偶联药物)概念持续火爆下,“卖水人”CRDMO(合同研究、开发及制造)企业地位水涨船高。

10月29日,ADC CRDMO企业药明合联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若最终成功上市,其将成为“药明系”第四家上市公司。

但对于“药明系”创始人李革而言,推动旗下公司上市仅是其扩张资本版图的手段之一。在企业上市后,通过减持、套现、再投资的一系列“组合拳”,“药明系”所涵盖的行业版图得以进一步拓宽。

踩上ADC风口,关联交易频繁

继PD-1之后,ADC药物成为了国内外创新药企业追逐的新风口。由于在抗肿瘤方面具备靶向的选择性以及较强的杀伤力,ADC药物也被业内称作“魔法子弹”。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球ADC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40.4%。2022年,其市场规模达到79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47亿美元。同时,ADC药物在整体生物制剂市场中的份额也将由2022年的2.2%增至2030年的8.3%。

但对一般的Biotech企业而言,想要入局ADC赛道并不容易。ADC药物的发现、开发及制造过程涉及抗体与小分子毒素的偶联,需要同时覆盖大分子和小分子的跨学科专业知识。

因此,一些并不具备专业研发、生产场地和设备的Biotech企业,就更加倾向于采用外包的方式加入ADC赛道。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ADC外包率已达约70%,而与之相比,整体生物制剂的外包率仅约34%。

在此背景下,ADC CRDMO企业作为行业“卖水人”,无疑吃到了赛道发展下的第一笔红利。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2年收益计,药明合联是全球第二大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企业,2022年,其按收益计的全球市场份额为9.8%。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药明合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96亿元、3.11亿元、9.90亿元、9.93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0.26亿元、0.55亿元、1.56亿元、1.77亿元。2023年上半年,企业的营收及利润就已经超越去年全年。

不过,作为一家即将独立上市的企业,药明合联却也面临着对关联方依赖较重的问题。对药明合联而言,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关联方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既是外包服务购买方,也是部分抗体中间体等服务的提供方。

其中,药明合联向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关联方提供ADC CRDMO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是其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报告期内,上述服务的收入分别为0.82亿元、2.66亿元、3.73亿元、1.44亿元,占当期企业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4.82%、85.42%、37.67%、14.52%。

药明合联同样也依赖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关联方提供的抗体中间体相关的开发、制造及质量测试服务。在报告期内,药明合联购买该服务支出的金额分别为0.01亿元、0.40亿元、4.22亿元、5.05亿元,分别占当期企业总服务成本的1.67%、20.07%、57.90%、66.03%,占比持续扩大。

子公司上市,“药明系”又落一子

“药明系”的崛起,最早要追溯到2000年。

2000年,李革与妻子赵宁在江苏无锡共同创办了CRO(合同研究服务)企业药明康德。随后几年间,药明康德先后开展了合成化学、研发性生产、生物分析等一系列服务。2007年,药明康德成功登陆纽交所。

但了2015年,李革看准国内医药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契机,推动药明康德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并准备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在药明康德退市前夕,李革便筹划好了药明康德在国内的上市之路。2015年4月,其首先推动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至私有化完成后,李革再度拆分药明康德,先分拆药明生物登陆港交所,而后推动药明康德于A股、港股两地上市。

深谙资本市场的李革并未停下拓展 “药明系”版图的脚步。2020年,药明康德与美国Juno公司合资成立的细胞免疫疗法企业药明巨诺在港上市。除了已于2019年摘牌的合全药业外,此时,“药明系”已经拥有了三家上市公司。2021年初,港股医药板块最火热之际,上述三家企业的市值合计一度接近万亿元。

药明合联若能成功登陆港交所,其将成为“药明系”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不过,随着医药行业热度下降,“药明系”三家企业的市值也有所下滑。截至10月30日收盘,药明康德市值为2698.84亿元、药明生物市值为1970.27亿元,而药明巨诺的市值仅余7.94亿元。三者市值总计已不到5000亿元。

在ADC药物爆火的背景下,“药明系”此时分拆药明合联单独上市,或许也有希望其获得高估值的考量。

在拆分药明合联上市的公告中,药明生物表示,由于分拆后药明合联仍为其附属公司,而分拆公司正处于快速增长的ADC及生物偶联物市场中。因此,企业将自分拆公司的业务前景及业绩中受益并享有更大的股东价值。

大笔减持套现,对外投资提速

不过,随着“药明系”企业陆续上市,创始人李革也开始了减持之路。

自药明生物上市后,其大股东Biologics Holdings便持续减持公司股权。Wind数据显示,2017年,药明生物上市时,Biologics Holdings共计持有其75.43%的股权,而经历过多轮减持后,至2023年6月30日,其持股比例已降至13.75%。

从Biologics Holdings的股权架构上看,李革夫妇间接持有其20.83%的股权,而药明康德持有其余下79.17%的股权。也就是说,在这一系列减持背后,李革夫妇及药明康德获利颇丰。

药明康德上市后,类似的情况再次上演。在上市满36个月之后,自2022年7月开始,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始减持公司股份。公告显示,2022年6月10日至2023年8月11日,李革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进行了三次减持,减持完成后,其股权占比由24.89%降至20.92%,累计套现约98.31亿元。

借由减持大量套现后,李革及药明康德的对外投资进程也逐渐提速。

2015年,药明康德将风险投资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毓承资本。2017年,毓承资本与另一家投资机构通和资本合并,并更名为通和毓承。通和毓承的董事长由李革亲自担任。通和毓承官网显示,新基金将专注于进行医疗健康领域投资。

在成立之初,通和毓承的资金管理规模约为55亿元。而目前,其管理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过80余家企业,其中包括百济神州、腾盛博药、信达生物、东软医疗等多家知名公司。

除了通和毓承这家由李革亲自担纲的基金外,2019年至2021年,药明康德还累计参投了17家私募基金。借由上述基金,药明康德同样入股了一批医药生科企业。2018年至今,共有14家药明康德参股的企业成功上市。

通过持续投资,药明康德在提升自身业内影响力的同时,也获取了大量投资收益。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获得的投资收益分别为6.06亿元、13.56亿元、1.88亿元、4.63亿元,分别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0.48%、26.61%、2.13%、5.7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药明系”第四子药明合联通过聆讯,李革资本版图持续扩张

分享到:更多 ()
来源: 编辑:猫财经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