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0月26日讯(记者 陈美) “一级市场天生必须长期主义,每只基金运作期限很难少于5年。”在今日举行的2023年重庆创投大会上,嘉御资本创始人卫哲如是表示。
“这么长时间的投资,如果对周期判断失误,即过早进入或过晚退出,那么投资机构将面临挑战。因此,对风险投资来说,对周期的预判能力是第一位的。”卫哲谈到。
卫哲表示,从2018年开始,嘉御资本就意识到政策对硬科技的支持,具体体现在地方政府政策、中央政策,以及A股上市政策中。“在投资策略上,嘉御资本从2018年开始,将基金中20%的资金投向硬科技,到今年硬科技项目占比已超过60%。“
“具体到配置中,投资时要清楚10个项目中,各个组合扮演了什么角色,即哪些项目是 ‘守门员’角色,哪些项目是‘前锋’角色。”在卫哲看来,“守门员”项目是保障基金本金的项目,而“前锋”项目则是为基金赚钱获取高额收益的项目。然后是“后卫”项目,后阶段的融资项目为基金带来增值收益。
卫哲表示,当投资组合确定之后,创投机构再花时间去挖掘项目。总体来说,嘉御资本的投资逻辑是周期>配置>组合>项目。
谈及当前的硬科技投资,卫哲称,最需要注意的是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就每三个月的IPO企业统计来看,从第一次反馈数据到第二次反馈,再到驳回数、注册数以及成功发行数,即便是科技类软件公司,上科创板上市率也只有6%,即100家科技类软件企业只有6家能上市。剩下的上市公司,不是软硬件结合类、就是硬件类公司。
就最近硬科技公司冲刺科创板的情况,卫哲认为,不管公司有多少专利、多少研发,以及院士、博士数量,要想冲科创板,始终需要有盈利能力,拟IPO公司要有可预期的盈利。此外,科技类公司后续轮融资也在发生变化。比如,以前软件类公司C轮以后有机构愿意出手,但现在大多会观望。而软硬件公司和硬件公司,处在20亿元-30亿元估值时,产业资本会考虑出手。
结合A股企业IPO情况,卫哲发现,重资产、有产线、有设备的拟上市企业,更容易过会上市。“这意味着,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在监管层看来对实体经济提振会更有影响。由此,硬科技投资也要由‘软’变‘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93113-生活与科技 » 嘉御资本创始人卫哲:硬科技的投资逻辑是周期>配置>组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