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惠、真便宜、全网最低价!2023年双11大战枪声响起,来自京东、天猫、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的目标再次显露无疑,那就是继续以“全网最低价”抢单。但是,这对家电市场显然“没啥用”了。
宁言||撰写
双11大战的枪声响起、硝烟弥漫,尽管压力巨大、结果未知,但家电圈看到,在十一黄金周之后,众多家电厂商们都在全面应战、主动出击,意在借助2023年“最后一战”,争取推动全年出货量目标的接近或达成。
从今年双11大战情况来看,除了此前家电圈已经披露的“家电双11的主场将全面转向线下实体店和加盟商”,意在为电商平台的整体出货、零售引流。同时,在促销内容和手段的竞争中,随着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的一系列动作来看,继续剑指“最便宜”和“真实惠”,以及“全网最低价”。意在公开告诉所有参战的家电厂商们,在消费降级的大潮之下,唯有价格更优惠、真实惠才能抢到有限的订单了。时隔多年,拼低价再度成为各大电商激战双11的唯一手段,既有许多的无奈也有很多的现实尴尬。
具体到家电厂商的动作来看,今年双11大战也呈现两个新变化:一是,聚焦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长虹等大品牌的电商定制产品、特价机型号,价格一步到位让利,就是希望可以拿“大品牌、低价格”抢夺中小品牌的市场份额;二是,聚焦卡萨帝、方太、COLMO、西门子、松下、老板等高端品牌,则出现了一些入门级产品的投放市场力度加大,意在通过高端精品抢夺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
不过,从整个家电产业的发展节点,以及双11大促的周期惯性来看,不管是京东的“真实惠”、还是阿里“全网最低价”,基于同质化产品的低价格内卷,都无法拉动一线家电市场的消费购买力了。原因就在于:产业变天了、消费者变心了,以及市场经营手段变轨了,但很多商家却只能拼低价来“续命”。
第一,面对成熟期的家电产业,市场竞争的主角以大企业,大商家为主,更关注用户的产品使用和售后服务体验,更关注产品品质的性能稳定和技术功能的价值覆盖,追求的不再是单边的规模化扩张和增长,而是一定规模基础上的经营质量提效增收。
在这种情况下,家电企业和商家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一方面要保证市场出货规模的基本盘稳定,毕竟规模是立足之本、生存根基;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产品的利润空间,而不能盲目降价甚至低于成本线降价,特别是透支产品品质的降价,牺牲用户口碑的降价和让利,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涉及消费周期和节点,虽然最近5、6年来家电消费的节点和周期越来越淡化,但是每年的四季度都是家装的旺季,也是家电出货的淡季。所以,家电厂商在这个时间更多的经营焦点不是抢夺规模,而是谋求经营的内容、手段创新,激活更多的用户需求。
双11大促,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已经不是5年前的光景,只要继续以降价、促销、让利就能抢规模、抢市场、抢用户。相反,家电厂商拼低价最终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进一步去细分用户群体,寻找不同群体的追求、喜好,实现产品、技术、功能与用户服务和体验等需求的对接,才是正道。
对此,家电圈认为,价格,永远都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在家电厂商持续的市场内卷通道之下,再低的价格也拉动不家电的出货,只会让家电企业和商家们“两败俱伤”。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聚焦当前家电市场的品牌格局、厂商争夺,不少企业和商家的共识已经达成:
首先,聚焦老品类、老赛道、老观念的价格内卷,双11大促期间也无法拉动市场和消费,只会让众多企业和商家在内卷中“越陷越深”,纯属赔本赚吆喝。所以,双11大战老一套的抢规模,没有市场,也没有太多用户了,只有无尽的烦恼,很多企业必然会战略性放弃,但也不排除会有阶段性的“价格偷袭”。
其次,直击大品牌、大平台之外,还要聚焦品牌企业的差异化明星产品,以及细分渠道的内容运营和市场抢夺。双11大促,现在是一场全民的消费购物节,并不只是线上电商的购物节,所以在线上、线下,以及社交平台等多渠道,家电企业需要同时发力和布局,最终要为有价值的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营销和服务,这才是家电市场争夺的正道。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93113-生活与科技 » 全网最低价也拉不动家电出货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