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财经

涉欺诈发行被处罚,中金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免费声明:以下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点击投诉删除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在国内有着“投行贵族”之称的中金公司2024年交出的成绩并不好看。2024年,中金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再度双双下滑。这也是自2022年以来,中金公司连续三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双双下降。

中金公司业绩连年下滑与其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及投行业务萎靡有很大关系,由于IPO整体收紧,中金公司来源于IPO保荐收入持续下滑,直接导致中金公司业绩低迷。

在此影响下,中金公司行业内排名接连下滑。在券商重组大背景下,业绩持续低迷的中金公司不止一次传出与中国银河的合并传闻。

虽然双方均否认,但对于中金公司而言,在各项业务均无起色的背景下,合并或许是其为数不多的出路。

1、24年股市回暖,佣金收入却意外减少

3月29日,中金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报。令人意外的是,在2024年9月A股普遍大幅回暖的背景下,中金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再度双双下滑。

数据显示,2024年中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33亿元,同比下滑7.21%,实现归母净利润56.94亿元,同比减少7.50%。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中金公司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及归母净利润突破100亿元后,其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双双下滑。

近几年,中金公司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收入全线下滑。以其经纪业务为例,2021年,中金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高达60.31亿元,自此其经纪业务收入便连年下滑。

2022年至2024年,中金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分别为52.32亿元、45.30亿元、42.63亿元,呈逐年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A股整体成交额分别为257万亿元、224万亿元、212万亿元。在A股成交量逐年降低的背景下,中金公司代理客户买卖股票的经纪业务收入2022年及2023年出现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A股整体成交额回暖,中金公司经纪业务收入不增反降。Wind数据显示,2024年A股总成交额大幅增长至257万亿元,相比2023年增长21.20%。

在此背景下,中金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再度下滑近6%。作为对比,同为大型券商的中信证券及华泰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仍在攀升。

一般而言,经纪业务收入受市占率及佣金两部分因素影响。从中金公司融出资金增长超行业平均增速来看,其经纪业务市占率大概率没有下滑。

而中金公司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很可能受到佣金费率下调的影响。2024年7月1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生效,按照此前监管层的要求,被动股票型基金产品交易佣金费率不得超过万分之2.62,其他类型则不得超过万分之5.24。

在监管层要求下,中金公司无论是基金交易费率还是券商佣金交易费率都在下调,导致其分仓收入减少,这也是中金公司在A股成交额回暖的背景下经纪业务收入不增反降的主要原因。

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中金公司了解,2024年的整体交易佣金费率降幅为多少?在统一降费的前提下,为何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大型券商经纪业务收入仍在增长,而贵公司却出现下滑?截至发稿,未获得中金公司回应。

2、涉欺诈发行被立案调查,“投行贵族”IPO承销排名下滑

除经纪业务下滑外,中金公司对外最亮眼的标签——投行业务表现也不理想。

2024年,其投行业务收入仅为30.95亿元,同比下降16.40%。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下滑,与A股IPO发行整体放缓有很大关系。

2024年,2024年A股IPO成功上市企业仅为100家,较2023年同比减少68.05%;总融资金额为673.53亿元,较2023年同比下滑81.11%;再融资共完成132单,融资规模人民币1342.02亿元,同比减少71.1%。

由于港股IPO较为景气,中金公司来源于港股的保荐收入颇丰。中金公司披露的财报显示,一级市场方面,2024年港股IPO共完成70单,融资规模112.93亿美元,同比增加91.0%。

以国际投行业务闻名的中金公司在港股IPO回暖的背景下,顺利分得一杯羹。据悉,2024年作为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完成了美的集团、毛戈平、茶百道、西锐飞机等项目保荐,主承销规模38.35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

在港股IPO带动下,2024年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要远好于A股整体IPO融资下滑幅度。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及2022年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均超过70亿元。这也意味着,2024年中金公司投行收入还不到2021年的一半。

相较于中信证券及华泰证券,投行业务一直是中金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以2022年为例,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占其收入比例接近27%,同期中信证券及华泰证券分别为13.29%及12.56%,远低于中金公司。

因此,A股IPO节奏放缓对中金公司的影响要远大于华泰证券及中信证券。好消息是,目前A股IPO开始逐渐常态化,这对于中金公司而言无疑是较大的利好。

不过在投行保荐过程中,中金公司也曾因为思尔芯“欺诈发行”问题被立案调查。2021年8月,中金公司保荐的思尔芯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在其问询的过程中,思尔芯突然撤回IPO申请,此后不久证监会便对思尔芯进行立案调查、审理。2023年12月末,证监会对思尔芯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会认定思尔芯存在虚构销售交易、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业收入等财务造假行为,公司涉嫌“欺诈发行”。

因在思尔芯IPO过程中,中金公司未勤勉尽责,而被证监会立案审查。经证监会查明,中金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在思尔芯保荐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发行保荐书》等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因此证监会对中金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收入及罚款的处罚措施,对于相关责任人证监会也给予警告及罚款的处罚措施。

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中金公司A股承销金额排名也在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中金公司A股IPO承销金额为35.90亿元,排名行业第七,而2022年中金公司以528.63亿元主承销额排名行业第三。

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中金公司了解,2024年贵公司A股IPO主承销金额排名较前两年下滑明显,是否受到贵公司投行业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影响?贵公司工作人员在思尔芯保荐过程中未识别思尔芯“欺诈发行”是工作人员疏忽,还是为提高思尔芯IPO成功率故意为之?截至发稿,未获得中金公司回复。

3、与中国银河差距拉大,高杠杆“扩表”缓慢

受投行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影响,中金公司与其他大型券商差距也在拉大。

2021年,中金公司营业收入为301.3亿元,同属于中央汇金旗下的券商中国银河营业收入为359.8亿元,两者营业收入相差不到60亿元。归母净利润2021年中金公司为107.78亿元,高于中国银河的104.3亿元。

2024年,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的差距正在拉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金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33亿元、56.94亿元。同期,中国银河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4.7亿元、100.3亿元。

三年间,营业收入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差距扩大至140亿元以上,归母净利润也只有中国银河一半左右。且中金公司近两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在头部券商中排名极为靠前。

由于券商同质化经营较为严重,且投行业务、经纪业务等被业界戏称为“靠天吃饭”,为了摆脱这一现状,头部券商利用自己融资和加杠杆的优势,不断扩大自身交易性金融资产及总资产规模。

与其他头部券商相比,由于经营杠杆率一直较高,相较于其他大型券商,近几年中金公司“扩表”十分缓慢。

2021年,中金公司总资产及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6498亿元及3012亿元,2024年该两项指标分别为6747亿元、2790亿元。总资产增长不到5%,可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甚至出现下滑。

作为对比,同期中国银河总资产从5601亿元增长至737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则从1356亿元增长至2208亿元。

随着其他大型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在扩表极其缓慢的影响下,近几年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却在下滑。这进一步拉开了中金公司与头部券商的差距。

鉴于中金公司较高的经营杠杆率,短期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扩大自营业务收入并不现实。而在投行业务受整体IPO节奏放缓及经纪业务佣金费率下滑影响下,中金公司未来想要推动业绩复苏并不容易。

为了解决券商同质化经营,打造“航母级券商”,监管层不止一次鼓励券商之间兼并重组。截至目前,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接连完成重组。作为同一控股股东的中金公司及中国银河不止一次被传出要重组合并,事后均被双方否认。

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中金公司了解,在券商重组大背景下,公司有无对外重组、并购计划?若不能通过合并、重组方式改善经营业绩,未来公司又将如何推动业绩企稳回升?截至发稿,未获得中金公司回复。

对于中金公司而言,由于经营业绩连年下滑,其在资本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投资者对于其前景也愈发担忧。若想消除投资者疑虑,中金公司管理层需要拿出实际行动,加速推动企业业绩向好。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子弹财经 编辑:北京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0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