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声明:以下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点击投诉删除】
日前,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电新能”)提交了沪市主板IPO注册申请,距离正式登陆A股市场仅剩“临门一脚”。
招股书披露,华电新能IPO拟募资规模从最初计划的300亿元大幅缩减至180亿元,降幅达40%。这一调整低于三峡能源2021年227亿元的行业内最大IPO纪录,也低于同期申报的华润新能源245亿元的募资规模,后者装机规模与资产体量仅为华电新能的一半。
作为央企华电集团旗下新能源板块的领军企业,华电新能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截至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装机容量达5402.65万千瓦。
市场分析认为,募资规模缩水或反映出监管层与市场对华电新能估值合理性的审慎态度。由于新能源行业补贴逐渐减少,加上华电新能的高负债、低现金流与市场化电价下行压力,削弱了其“自我造血”能力。
2021年,华电新能的补贴收入占总发电收入的48.7%,随着可再生能源补贴减少等因素,这一比例在2024年上半年已降至34.28%。而同期(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应收账款规模却从309.35亿元大幅攀升至428.71亿元,加剧了现金流压力。
另外,随着新能源装机量激增,限电导致的“弃风”“弃光”现象愈发突出。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弃风率为5.44%,弃光率为7.90%,均较2023年有所增加,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不仅浪费了风、光资源,也影响了其发电效率与收益稳定性。
华电新能仅是目前新能源行业生态发展中的缩影之一。其募资规模大幅缩水、高负债与重资产模式引发的争议,折射出新能源行业在补贴减退背景下的转型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