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声明:以下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点击投诉删除】
文/纸不语
一个是奥地利华侨,凭借惊人的胆量和高超的财技,在中国市场淘金。通过贷款和股权交易等手段,逐步积累财富,挣得百亿身家。一个是杉杉集团的创始人,从服装行业起步,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将杉杉集团发展成为一个横跨多个领域的商业帝国。
原是多年合作伙伴的“中静系”和“杉杉系”,却在2020年突然互斥对方违约,并将对方告上法庭。中静系指责杉杉资金紧张不付钱,杉杉则指责中静阻碍交易履行。这一纠纷不仅影响了徽商银行的正常运营,也导致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从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到撕破脸皮,互相举报和揭发,高央和郑永刚的资本博弈背后,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
高央于1966年出生,祖籍浙江丽水青田,现为奥地利籍公民。
1989年,高央回国后,很快就在上海创立中静集团。该集团专注于直接股权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投资涵盖金融、房地产、酒店餐饮等多个行业。
成立之初,中静集团并没有较大的资本运营动作。2003年,在创立现代创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创新”)后,高央计划参与北汽集团前身北汽投的股权投资。
由于缺乏资金,高央联系了当时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由周正毅全资控制现代创新,并出资3亿元完成对北汽投11.67%股份的投资。然而,这笔资金并非来源于周正毅的资金储备,而是来自旗下农凯集团向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获得的3亿元贷款。
作为回报,高央承诺两年后以原始价格回购其中50%的股权。
不久后,周正毅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被捕。在被调查前,周正毅与高央签订协议,将现代创新的76.666%的股权转让给中静集团,农凯的3亿元贷款转由中静集团承接。
为偿还这3亿元贷款,高央以手中北汽投股份作抵押,从交通银行借款。后来,交通银行将其诉至法庭时,高央依据《公司法》主张该抵押担保无效。借此,高央凭借“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成功获得了北汽投5.835%的股权,并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2006年,中静系开始投资徽商银行,通过参与增资扩股及受让股权,逐步成为徽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高央也在2009年12月成为徽商银行的非执行董事。2010年9月,北汽股份成立,中静系又投资了1.2亿元现金。
高央曾公开表示,中静系历年获得的税后分红达“6、7个亿”,仅2011年就拿到2个多亿元的税后分红。2011年后,中静系开始陆续出售北汽股份,累计套现金额超过40亿元。
凭借这笔资金,中静集团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并逐步构建起中静系的商业版图。
另一边,郑永刚从服装厂厂长起步,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金融业。
1993年,郑永刚设立宁波杉杉城市信用社,成为宁波银行的前身之一。他还成立了宁波杉立期货,成为我国最早的民营期货公司之一。
2012年,郑永刚通过杉杉控股入股正德人寿(后更名为君康人寿),并逐步成为其实控人。在郑永刚的主导下,君康人寿推行了激进的“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借助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快速提升保费收入,并在股市中频繁投资。
不过,随着监管政策收紧和市场波动,这一策略使君康人寿面临困境。2016年,郑永刚将君康人寿的控制权转让给忠旺系,及时从中抽身。
在君康人寿获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后,郑永刚将目光瞄向了徽商银行,还因此与中静系上演了一场股权转让纠纷大戏。
2019年8月,中静新华与杉杉控股达成协议。杉杉控股将收购中静新华所持的全部徽商银行股权,包括中静四海51.65%的股权,交易总金额为121.5亿元。
然而在2020年6月,中静新华和杉杉控股因付款问题产生纠纷,互指对方违约,最终对簿公堂。
值得注意的是,“中静系”与徽商银行在公司治理、分红及利润分配等问题上存在较多分歧,矛盾逐渐显现。据界面新闻报道,2015年,徽商银行计划实现“A+H”股上市,但“中静系”拒绝在A股IPO招股书申报材料上签字,导致计划搁浅。至今,徽商银行仍未完成A股上市。“中静系”掌舵人高央曾公开批评徽商银行治理存在问题,其“炮轰”时任董事长李宏鸣半年后,银行管理层经历大规模调整。
对于“中静系”与徽商银行管理层产生分歧的原因,“杉杉系”在发布的公告中指出,主要由于中静新华购入徽商银行股权的资金大多来自融资,而徽商银行股权分红并不足以支付高额的融资利息。
2023年1月17日,上海金融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解除双方的股权转让协议,中静新华返还杉杉控股已支付的款项,杉杉集团返还中静四海51.65%的股权。但据独角金融报道,目前,中静四海的股权仍登记在杉杉集团名下,持有徽商银行3.64%的股份,且处于冻结状态。
此前在2007年至2011年,高央通过多种方式累计持有徽商银行6.49亿股。2013年徽商银行在香港上市后,高央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到2015年底,中静系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之后,徽商银行股权成为中静系的交易标的。
正因此,在与杉杉控股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中静系还尝试与其他潜在买家接触。
2021年7月,中静新华与东建国际达成合作意向,但最终未达成交易。同年11月,中静新华与正威集团签订协议,计划以160亿元出售徽商银行约19.77亿股股份,但因正威集团陷入困境,导致交易未能推进。2024年6月,中静系在徽商银行股东大会上提议提高分红率,但方案未获通过。
目前,中静新华仍在寻找买家出售其持有的徽商银行股份。
此外,2024年8月26日,中静新华发行的“16中静02”债券在展期两年后未能兑付,正式逾期。该债券发行规模为9亿元,计息日为2016年8月24日。为增强投资者信心,中静新华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增加了多项增信措施,包括控股股东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董事长高央个人担保等。然而,因担保人未履行连带担保责任,债券最终逾期。
中静系实控人高央也因涉及北汽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一案,于2023年8月被带走调查,至今未归,进一步加剧了中静系的危机。
2025年3月5日,中粮集团及中粮科技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徽商银行股权,中粮集团拟转让3810.75万股(占比0.27%),底价1.03亿元;中粮科技拟转让4030.95万股(占比0.29%),底价1.09亿元。若转让成功,两者将清仓徽商银行股份。此外,中国宝武旗下马钢集团也挂牌转让所持徽商银行175.99万股(占比0.01%),底价1571.6万元。这些股份均为内资股,不在H股“全流通”范围内。
据独角金融报道,这已是“中粮系”第四次挂牌转让徽商银行股权。2024年12月首次挂牌,2025年1月因无人问津而终止,随后2月、3月两次挂牌均因同样原因失败。此次转让底价较中粮科技2024年12月的1.56亿元报价已打8折,但依然无人接手。
2025年3月18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了徽商银行的两则项目终止,马钢集团的项目则延期至3月24日。
自2023年以来,多家央国企尝试转让徽商银行股权,包括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南山矿业有限公司、淮北万里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但均因无人问津而未能成功。此外,徽商银行的股权在京东及阿里拍卖平台上也多次因无人竞拍而流拍。
在股权问题悬而未决的同时,徽商银行的内控问题也不断暴露。此前,徽商银行首任董事长戴荷娣和第四任董事长吴学民已相继落马。戴荷娣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吴学民于2022年11月被“双开”。2024年4月,前董事长李宏鸣因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400万元。
此外,2024年4月18日中信证券披露的辅导公告指出,徽商银行仍存在部分董事超期任职等内控管理问题。在合规经营方面,徽商银行频繁因违法违规被罚。6月1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对徽商银行宁波分行罚款260万元。据核心价值发现者报道,2024年以来,徽商银行已收到至少9张罚单。2023年,徽商银行及分支机构共领受20张罚单,罚没金额超1800万元。
徽商银行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安徽合肥,2005年合并安徽省5家城商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后更名,2013年在香港上市。作为中西部最大城商行,其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问题突出。自营业以来,已历经5任董事长,其中3任落马,2024年因合规问题频发被罚款超2000万元。
股权动荡之下,2024年,徽商银行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营收、净利均同比增长,但业绩增幅在已披露业绩快报的12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在第10位。此外,自2013年港股上市后,徽商银行一直筹划回归A股,但因多重困境,“A+H”之路仍面临不确定性。
[引用]
① 初代资本大佬郑永刚:金融往事不如烟.喻观财经.2023-02-16.
② 中静系掌门被带走调查 曾空手从北汽套现数十亿.达摩财经Pro.2023-08-15.
③ 中静系大起底:从“空手道”到160亿,谁是背后贵人?财经众议院.2022-03-03.
④ “中静系”宣告逾期,实控人已被带走.不良资产头条.2024-09-02.
⑤ 昔日盟友今反目!杉杉声明指向中静新华,徽商银行股权纠纷案审理中.界面新闻.2021-07-05.
⑥ 徽商银行与“中静系”分红争议再起 股权纠纷无果又遭国资股东清仓.核心价值发现者.2024-06-26.
⑦ 9亿产品逾期,实控人被带走! .科技圈主持人.2024-09-05.
⑧ 徽商银行遭“中粮系”清仓,4次抛售均无人接盘.独角金融.2025-03-18.
⑨ 徽商银行2024年度报告出炉: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4.14亿元 同比增长6.8%.金融一线.2025-03-27.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