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2日讯(记者郭松峤)粤港澳大湾区低空产业迎来新动向。
“2024低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昨日在广州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透露,大湾区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工业基础好、场景需求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民用无人机产业高地。要加强多场景应用牵引,充分挖掘低空旅游、城市物流、海上作业等场景需求,积极探索空地一体立体交通网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包括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目前,广东已形成深圳、广州、珠海三大低空制造产业集聚区,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截至2024年5月底,广东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达10416家,位居全国首位,占比高达20.23%。
今年以来,广东各地低空经济相关扶持政策、产业基金密集推出,产业发展正在加速度。据财联社记者梳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全部公布了各自的低空经济发展线路。
作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重点城市,深圳接连发招。包括《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2024—2026年)》等。
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亦有着雄心。《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27年实现经济规模约1500亿元目标。
仅今年8月,东莞、佛山和肇庆就相继发布低空经济政策。
具体来看,东莞力争与广州深圳在地面配套基础设施、飞行航路网及航线布局等方面融通;目标到2026年基本形成以低空航空研发制造为核心,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的产业体系,聚集链上企业200家,产业规模破500亿元。
佛山明确到2026年,初步建立低空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以低空制造为核心、低空基础设施为支撑、低空应用为动力的低空经济发展局面,争取2030年产业规模破百亿元。
肇庆通过建设“一中心两基地”,为无人机制造和运营厂商系统解决制约低空场景商用化,抓住拥有多样化飞行环境的独特优势,争取成为华南区首个具备低空飞行全链条服务的城市。
此外,在2024第七届无人系统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大会上,珠海宣布组建低空经济基金群,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15亿元,由华发集团管理。据悉,这支基金将重点关注eVTOL整机、民用无人机及其下游应用,助力珠海低空经济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韧性,拓展产业覆盖面和价值端,形成新的增长点。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大湾区经济水平高,产业结构优化,为低空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密集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便于低空装备的研发、测试与应用。
“此外,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强,集聚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低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政府政策支持也是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保障,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低空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朱克力说。
香港也在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香港新一份施政报告宣布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今日(12日)以组长身份召开工作组的首次会议。 会议上,工作组讨论了香港低空经济的整体发展策略和工作计划。有关工作方向如下: 1、特区政府会与业界及伙伴机构合作,明年年初起陆续推行“监管沙盒”试点项目。预计首阶段会以无人机载货为主,并放宽“超视距飞行”,逐步扩大和丰富低空飞行的应用范围。 2、特区政府会参考内地及其他地区的法例和标准,充分考虑目前需要和长远发展,更新现行民航相关法例,包括研究适用于较大型无人机(即25公斤以上的无人机)的监管制度,目标是在明年上半年提交香港特区立法会审议。 3、特区政府会就低空基础建设展开技术研究及规划,包括起降场、通信网络、航路网络、低空监察和管理系统等。 4、加强与内地对接,促进大湾区内的跨境低空飞行活动。
朱克力认为,未来,粤港澳各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例如,香港和澳门在金融、法律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可为低空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法律服务;广州、深圳等城市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方面实力强劲,可专注于低空装备的研发与生产;珠海、惠州等地则拥有较为广阔空域资源,适合开展低空飞行测试与应用。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协作,粤港澳各地之间有望形成更大合力,共同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大湾区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圈竞逐万亿产业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