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财经

营收、利润双降,蒙牛“双千亿”仍是镜花水月,卢敏放抱憾离开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带着“双千亿”目标未能达成的遗憾,卢敏放挥别蒙牛乳业。

近日,蒙牛乳业(02319.HK,下同“蒙牛”)发布公告称,卢敏放已辞任该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以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成员;董事会委任王希接任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及发展委员会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前卢敏放就已辞去了蒙牛乳业总裁一职。本次辞职后,卢敏放将不再担任该公司任何职务。作为蒙牛任期最长的总裁,卢敏放管理下的蒙牛完成了组织架构调整,并实现了业绩的翻倍增长。

但卢敏放早在2017年便提出的“营收、市值均达到千亿双千亿”目标,时至今日仍未实现,叠加2024年上半年乳制品行业遇冷、蒙牛业绩下挫等因素,新任管理层想要突围,难度不小。

一、内外兼修,八年内营收翻倍

2016年9月出任蒙牛乳业总裁的卢敏放,肩负着“救火队长”的重任。彼时蒙牛已从“中国乳业冠军”的神坛上跌落,且与伊利的差距由2011年的0.5亿元扩大至2015年的44亿元,业绩不达预期的阴云笼罩在企业头顶。

卢敏放主导改革的第一刀,挥向了蒙牛的内部组织架构。据《新食品》报道,蒙牛将原核心业务板块分成常温、低温、奶粉、冰品等独立运营的新事业部,并在后期增加奶酪、鲜奶等新兴品类事业部。

卢敏放此举,是为加快蒙牛对市场与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加强总部资源协同、风险管控。据悉,蒙牛的这轮组织变革涉及4万名员工,供应链、销售和营销等多个条线,总部管理人员大幅精简,权利全面下放。

在明晰业务架构的同时,卢敏放还提出了“前瞻性地布局国内国外上游奶源及乳原料”的策略,并在此后主导了多项投资并购,相继将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收入囊中,澳大利亚原料乳厂商Burra Foods也成为其收购对象。

2019年至2021年期间,蒙牛乳业又将澳洲婴幼儿奶粉厂商贝拉米、东南亚冰淇淋品牌艾雪纳入麾下,并斥资2.87亿元收购中国奶酪企业妙可蓝多,承诺将旗下奶酪业务全部注入后者,借此丰富自身的业务单元。

中访网曾在报道中表示,通过外延并购与内部产业链整合,蒙牛乳业完成了对上游牧场、奶源,中游奶粉、奶酪及酸奶的产业链布局,跻身全国第二大乳企。手握高品质奶源的蒙牛,入局鲜奶领域后也很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2023年的高端鲜奶、基础鲜奶市场,蒙牛乳业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首位。蒙牛鲜奶业务负责人亦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中透露,过去三年蒙牛鲜奶的增长速度达到了品类的三倍,其中每日鲜语增速超过30%。

卢敏放的八年领导,使蒙牛乳业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跨越式发展,以崭新的市场面貌跻身全球乳业集团综合品牌价值前十名,收入规模近乎实现翻倍增长,对蒙牛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

二、商誉高悬,徘徊在千亿门口

但身披荣光,并不意味着没有后顾之忧。早在上任第二年,卢敏放就曾放出“2020年蒙牛销售额要达到千亿,市值也要达到千亿”的豪言,但在行业竞争、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双千亿”成为了蒙牛难以逾越的高墙。

在喊出“双千亿”口号的2017年,蒙牛乳业的总营收不过601.56亿元,要想实现目标,年复合增长率至少要达到18.46%。然而现实却是,2020年蒙牛的市值虽然突破千亿元,但收入却仅为760.35亿元,甚至出现了3.79%的负增长。

虽然在此之后,蒙牛乳业的业绩增速很快回正,2021年至2023年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5.92%、5.05%和6.51%,但截至2023年末,该公司实现净利润48.87亿元,收入986.24亿元,仍旧未能突破千亿大关。

而蒙牛乳业迟迟未实现的心愿,伊利股份早在2021年便已经完成了。截至2023年末,伊利股份的收入更是达到1261.79亿元,102.84亿元的利润规模甚至是蒙牛的两倍,已在乳业市场领先蒙牛一个身位,与其差距越拉越大。

卢敏放大举收购时,一位蒙牛内部工作人员曾对《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称蒙牛彼时业绩并不好,且当时中国养殖业正处于低谷期,牧业公司属于重资产行业,收购如此多的牧业公司,很可能会拖累蒙牛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逐渐在蒙牛乳业身上应验。根据最新财报,蒙牛2024年上半年的商誉为89.05亿元,已是2017年45.33亿元商誉的近两倍,其他无形资产也高达124.80亿元。

截至2024年6月末,蒙牛乳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9.20亿元,已较2023年末大幅减少15.30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56.21%,6月末的净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81.30%,而2016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仅为48.08%。

更为残酷的事实是,蒙牛乳业耗资百亿收购的企业,大多未能为其带来可观的收益。现代牧业、中国圣牧上半年均未能实现盈利,净亏损分别为2.28亿元、1.44亿元;妙可蓝多在奶酪赛道归于平静后,利润规模也出现大幅缩水。

三、业绩回落,创收平衡性不足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原奶供给过剩、需求不及预期,蒙牛乳业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全面“开倒车”,不仅收入同比下降12.61%至446.71亿元,毛利也出现了超8%的回落,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9.03%至24.46亿元。

相比之下,伊利股份上半年的收入虽然也由2023年的661.97亿元下降9.49%至599.15亿元,但规模仍然居于行业首位;且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75.31亿元,逆势增长19.44%,是蒙牛净利润的近三倍。

拆分业务单元可知,蒙牛乳业的液态奶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362.6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16.40亿元下降12.92%;伊利液态奶同期的收入为368.87亿元,也出现了13.05%的同比下滑。

单看液态奶的创收能力,蒙牛乳业实际上具备与伊利股份抗衡的实力,而二者业绩的差距,大部分来源于被蒙牛忽视已久的奶粉业务。2019年,蒙牛的奶粉业务收入约为78.7亿元,与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100.55亿元的收入差距不大。

也是在这一年,蒙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出售其持有君乐宝51%的股份,按照彼时后者的股权价值计算,这笔股权转让为蒙牛带来了34.3亿元的收益净值,但也成为了蒙牛奶粉业务走上下坡路的起始点。

与君乐宝分道扬镳后,蒙牛斥资14.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69.3亿元)收购了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婴儿食品厂商贝拉米,意图通过海内外的奶粉供应链协同,以“雅士利+贝拉米”的品牌格局冲击中国奶粉市场前三。

但事实却是,诞生自澳洲的贝拉米“水土不服”,即便有蒙牛这棵大树在背后撑腰,在国内市场依旧默默无闻,持续亏损的雅士利更是于2023年黯然退市,未能填补君乐宝离场后,蒙牛奶粉业务的面临的“空窗期”。

2024年上半年,蒙牛乳业的奶粉业务的收入为16.3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3.66%;而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45.09亿元,同比增长7.31%,其中奶粉整体销量跃居中国市场第一,增长势头迅猛。

对比可见,尽管蒙牛乳业在过去的几年中致力于通过并购拓展商业版图,但其至今仍未培育出以规模驱动业绩提升的第二增长曲线。如今的蒙牛乳业由液态奶撑起近八成收入,其他板块业务明显缺乏内生动能。

四、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报是卢敏放卸任蒙牛总裁,高飞“接棒”后交出的首份业绩答卷。在3月辞任总裁之际,卢敏放就曾坦言蒙牛的并购业务经营水平还须提升,且企业新的品牌发展和投资上不够坚决,资源配置较为保守。

而这位任职蒙牛总裁八年的“灵魂人物”离场后,高飞的“一体两翼”的经营策略能否带领蒙牛摆脱现存困境,在康庄大道上实现“高飞”,还有待时间检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营收、利润双降,蒙牛“双千亿”仍是镜花水月,卢敏放抱憾离开

分享到:更多 ()
来源:贝多财经 编辑:湖北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