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QY-生活与科技

你创作的,就是头条
一起分享生活指南
首页 > 财经

​上海发布国内首份地方ESG报告,上市公司实践有哪些亮点?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日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议题。近日,国内首份关于地方ESG发展状况的系统性报告正式发布。

上海发布国内首份地方ESG报告

10月16日,以“推动全球ESG合作、发展与共赢”为主题的2024第四届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开幕,会上正式发布了《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4上海ESG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国内首份关于地方ESG发展状况的系统性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牵头,联合浦发银行(600000.SH)、国泰君安(601211.SH)、东方证券(600958.SH)等多家企业和机构编撰完成。

《报告》显示,上海作为中国ESG发展的先锋城市,不仅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还根据自身国际经济、金融中心的定位,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ESG相关政策与行动方案。在ESG信息披露、指数编制及机构集聚等关键领域,上海已取得显著进展,逐渐成为国内各区域中ESG发展的标杆。

在企业实践方面,上海地区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均积极参与ESG实践,其中上市企业的ESG实践优于非上市企业,国有企业的ESG实践优于非国有企业,表明外部的监督和推动在推广ESG理念和实践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A股上市公司中,截至2024年5月,有2094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ESG报告,披露率为39.05%,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截至6月,超过95%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进行ESG专项或相关披露。

以上海地区部分千亿市值上市公司为例,根据各公司2023年ESG报告,中国船舶(600150.SH)全年新接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45%;金龙鱼(300999.SZ)生产基地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9项,累计获得“绿色工厂”认定81项;上汽集团(600104.SH)全年实施重点节能项目131项,节约2.06万吨标准煤。

《报告》指出,各行业因其生产经营模式不同,在ESG实践上各有侧重。以上海地区集中度较高的工业、信息技术、金融行业为例,工业企业披露碳排放信息、制定减少资源消耗的政策,并更愿意公开其环境支出,信息技术企业关注能源效率政策、废物减少措施、环境管理培训,金融机构注重自身能效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ESG实践不仅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更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透明的ESG报告建立投资者信任,对企业市值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

今年,三大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1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均自5月1日起实施,旨在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规范相关信息披露行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意识。

ESG金融服务

《报告》显示,在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方面,上海地区的不少金融机构将ESG指标纳入投资决策的考量范围,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业的融入和实践。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围绕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积极开展ESG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绿色信贷方面,上海银行业创新推出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产品,优先支持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标准的企业和项目。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04%。

在绿色债券方面,上海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为众多绿色项目筹集资金,投资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等多个领域。2022年,上海发行了87只“投向绿”债券,总规模1152.65亿元,以及69只“贴标绿”债券,规模799.85亿元。

在ESG基金方面,上海地区ESG公募基金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数量和规模都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8年到2024年上半年,上海ESG公募基金数量从54只增长到224只,规模从477亿元增长到2274亿元。

在绿色保险方面,上海保险业在清洁能源、储能领域、生态保护、碳市场发展、绿色交通等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2024年上半年,上海绿色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9.5亿元,同比增长42.6%,提供风险保障金额6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79.6%。

在碳金融业务方面,上海证券业率先开展碳资产现货交易、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和碳配额回购交易等,成功落地多项行业首单。上海银行业形成碳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在碳资产质押融资等方面取得突破。上海保险业推出了全国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碳资产回购履约保证保险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碳资产损失保险等系列创新产品,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金融机构ESG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银证合作方面,国泰君安与建设银行(601939.SH)携手推出“建碳贷”业务,就上海市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及处置交易达成合作。在银保合作方面,中国太保(601601.SH)与沪农商行(601825.SH)合作,创新落地全国首笔化学工业“保险+转型金融贷款”,为银行和保险机构在转型金融领域的首次跨界合作。

中国太保2023年ESG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太保提供绿色保险保额约109.2万亿元,创新开发碳资产回购履约保证保险等27款行业首单产品。

浦发银行2023年ESG报告显示,浦发银行持续打造“绿色银行”,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贷余额52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5亿元,增幅22.82%。自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浦发银行累计向15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86亿元,带动的年度碳减排量达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国泰君安2023年ESG报告显示,2023年,国泰君安共承销境内外绿色股权融资项目32个,承销规模255.11亿元;承销境内外绿色债券102只,承销规模538.05亿元;作为计划管理人发行绿色ABS产品13只,规模合计170.7亿元;完成ESG质押融资项目37个,融资规模35.8亿元;碳交易规模超1000万吨,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上海发布国内首份地方ESG报告,上市公司实践有哪些亮点?

分享到:更多 ()
来源:金色光 编辑:上海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