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产业需在下述基础条件支撑下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废弃物存在可利用的价值;市场对再生产品存在需求;有大规模的废弃物;存在废弃物再资源化的技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核心点在于技术,通过技术将废弃物进行转化与二次利用,在静脉物流效率化技术支持下为废弃物的再利用开发其他领域,不局限于自身生产流程的应用。综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现状与特点,构建合作关系网将合作伙伴均罗列在内,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与质量,通过关系网推动物质循环速度,实现资源有效回收,并加大回收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垃圾流转化为资源流。在产品自原料到生产、制造、使用等一系列流程中,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全程跟踪与定价,进而对废弃物的利用水平及转化方向有清晰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进行优化与提升,不断地挖掘更多的经济价值,提升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再生资源产业整体规模庞大,但存在分散性,现阶段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的定义尚未有统一认知。多数人持有的观点是,由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为核心经济活动构成的产业即为再生资源产业。回收活动可理解为将分散在社会各处的废弃物进行收集整理,成为贸易流通中构成部分,具体涵盖分类、清洗、打包、分割、拆解等相关环节。同时,再生资源回收涵盖能发挥原有价值的旧物。拆解活动的对象多为报废电子产品、汽车、电器、机电设备、废电线电缆等,其被归属于加工活动范畴。利用活动可理解为将再生资源中间品作为生产原料,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全新可流入市场的新产品,主要流入工业生产领域。再生资源可根据原料用量在企业总生产原料中的占比划分出两类,其一为再生资源在企业原料总量中占比偏低,其二为再生资源是企业的全部原料。原料中仅使用部分再生资源的企业通过加工利用活动发挥再生资源的价值,钢铁冶炼厂将废钢铁进行回炉冶炼重新加工生产。再生资源产业可根据三项核心经济活动开展其他相关性活动,衍生出辅助活动单位。机械制造企业可从事金属的打包、切割等活动,还可对废塑料、橡胶进行清洗、粉碎等。这类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与利用有关,所以被归于再生资源产业范畴。再生资源运输产业指的是为大规模再生资源提供物流运输服务,涵盖海运、空运等,再生资源存在规模大的特点,这带动了相关物流业的发展。结合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可知,再生资源物流发展趋势几乎等同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但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2007年依然涨幅44.7%。相关科研及信息服务机构为再生资源交易提供平台和交易辅助服务,利用科研所、咨询机构、交易平台等。上述三类企业和部门并未直接参与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但在整个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还有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它不仅限于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形式,还包括人类制造和浪费的废钢、尾矿、橡胶、塑料和纸张等。很多人笼统地称为捡垃圾、回收废旧物品,虽然听上去差不多,但其实回收的物品和技术层面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收废品专注的行业一般只有较为完好的塑料瓶、纸板、金属和废旧机械等。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曾指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已达到50%;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已替代了62%的品位铁精矿;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这一切都表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工业发展的原料来源之一,它所能节省下来的资源数量和创造的产值令人心惊。2022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已达3.7亿吨以上。其中,仅废旧钢铁的回收量就达到了2.2亿吨以上,回收金额超过1.3万亿元,规模相当庞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总产值则达到了5万亿元。可再生资源都是如何利用的,为什么它们的产值能够这么大?实际上,这是因为从城市矿产中分离出来的原料很多已经加工过了,所以在回收以后不需要再经过反复的加工流程,这使得加工成本显著降低。以再生铝为例,据测算,每再生1吨铝的碳排放不超过0.6吨,仅占火电电解铝碳排放量的5.3%,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还能避免为了处理废气废渣带来的环保治理成本。当然也不是所有可再生资源再回收的时候成本都更低,相反有些资源回收起来费时费力,投入的成本更高。还有像城市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需要通过人工抽出钢筋等尖锐金属,再用大型机械设备压碎制成砂石颗粒,再筛选出其中的杂质和垃圾。很多塑料在长期使用中会变得粗糙、质感下降,被回收后通过塑料颗粒挤出设备,会被制成低一等级的塑料原料。回收后可能用作塑料袋、鞋上的塑胶或者各类建筑用塑料等。由此可见,再生资源回收并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很多公司在通过回收城市现成机电和金属物质赚钱的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批量回收一定的塑料、建筑垃圾和尾矿,帮助城市更好地运行,国家也会根据企业承担的责任发放一定的补贴。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投身于循环经济产业,公司拥有相当数量的矿石砂石回收生产线,从破碎机、传送带到筛分机设备齐全,致力于回收处理各大建筑工程废弃的砂石和钢筋混凝土,大部分砂石用于研制和生产建筑用沥青。同时,从城市机电、钢筋与合金产品中分离出来的金属则作为原料,运往各大金属和化工企业。再生资源回收部确立了三大回收原则:精细化回收,现场交易;收购范围广,价格透明;一站式服务,专业高效。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回收商的资源供给稳定和业务规模扩张。随着回收设备技术和专业程度的提高,相信未来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一定能够更好地为城市服务,为我们的经济循环发展服务。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作为环保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原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再生资源回收,作为一种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资源的环保方式,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回收废旧物品,减少废弃物排放,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回收体系不断完善,回收网点覆盖率不断提高,回收总量和回收率均呈现增长态势。同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推动了再生资源的再生和再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尽管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回收渠道不畅、回收站点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回收效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回收渠道不畅通,导致大量再生资源得不到有效回收。此外,行业内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不高,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技术瓶颈也是制约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废旧物品的处理技术尚不成熟,导致回收利用率不高,甚至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回收处理技术水平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再生资源回收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将共同努力,推动回收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回收便利性。同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回收处理技术水平,降低环境风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加强与国际再生资源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作为环保新趋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勇于创新、不懈努力,共同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地球环境作出积极贡献。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历程结合外部环境及产业演化特点可划分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0年间。该时期资源在供销社系统统筹下协调分配,我国此时已形成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主要负责回收生活废料。在主要地市设立物资回收站、加工厂,负责生产企业的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工作。至此,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产业正式宣告诞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供销社和物资部门两大系统垄断经营的格局,成为当时较为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代以前,物质相对匮乏,“俭省节约,重复利用”观念深入人心,废旧物资回收时,会支付一定的费用,对居民生活补贴补助的作用还是明显的,公众参与废旧物资回收的热情很高。企事业单位物资受计划经济时期发展特征影响,报废的物资器材需统交、审核、回收、换取物资等,有具体的操作流程。整个再生资源产业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回收种类、数量和价格制定到网点分布、建设都由政府统一安排。废旧物资回收部门会基于工厂企业发展规模及居民分布特点构建废旧物资回收网络。通过整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使得大部分可回收的废弃物都能得到回收,鸡毛肉骨、家用电器、金属器物等均在回收范围内。工业和国防建设在建国初期多数原料均为回收的废旧物资,占比达80%,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前对废旧物资回收高度重视,已形成完善的回收利用网络。随着时间的推进,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形成一定经济规模,但在历史环境及技术的限制下,废旧物资整体利用效率并不高。第二阶段在1980年-2005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国家开始取消对再生资源的计划管理。1986 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计委”)将废旧有色金属物资价格权限下放给其他部门,国家物价局成为废钢铁收购价价格的制定部门。1993年物资部被撤销,但其与商业部融合形成新的部门,即为国内贸易部。物资再生协会在1993年成立,主要负责对全国物资再生行业进行统一管理,履行原物资部的部分职能。这种从计划走向市场的管理方式转变对整个再生资源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有废品回收企业的发展模式及管理框架在逐渐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开始显露弊端,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回收网点及物资数量大幅度缩减。特别是物资管理部门撤销以后,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的回收公司所起的作用不断下降,国有回收人员的分流、改行或退-休。另一方面,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进入大批的拾荒者、个体工商户,以企业或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利益为导向的社会回收利用体系却在逐步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的调整和发展,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一些区域性集散地和交易市场。工业的发展使得国内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对资源及材料有更多的需求,大量废电机、五金电器、电线电缆等从国外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废料进口已成为沿海港口附近地区的新产业。不仅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进口、拆解废金属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连中部地区的湖南汇罗、永兴等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这一阶段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以市场为主导,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十五”期间我国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总量超过4亿吨,其中年均值为8000万吨,以12%的平均增长率逐年递增,利用总值在6500亿元以上,以每年20%的平均速度递增。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2002年总数超过5000家,所有网点总数约为40万个,其中登记注册网点数量有16万个,从事回收加工处理业务的厂家总数超过3000,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40万人。我国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从业人数如将收废品的农民工涵盖在内,总数达1000万人。虽然市场机制配置效率高,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环境和资源正外部性行业来看,市场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完全以利益为标准”,企业在此期间存在“小散乱”的问题。第三阶段自2006年开始到如今,产业发展至今已进入生态文明阶段。我国对资源存在大量需求,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排名中占比偏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模式消耗了大量资源,环境也因此遭到破坏。基于此,构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模式势不容缓,要尽快形成资源集约型发展体系,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及对经济造成的压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以独立篇章全面加以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主要从目标、理念、保障措施、指导思想等方面着手,其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主要依据,为生态文明的发展与推进提供了顶层设计保障。
顶层发展战略的改革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工业文明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工程中的地位必然会逐渐下降,生态文明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角。在生态文明战略推进期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资源解决特点可满足我国资源需求,同时能够降低对环境带来的破坏,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特征,从各方面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2006年以后,再生资源行业经历着政策上的波动,也经历了宏观经济上的冲击,行业的外部规模、内部结构调整正在发生。2011年开始,由于税收改革影响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再生资源行业进入了整整5年的寒冬期。《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分析报告》报告中提及,在2015年末之前,废钢铁、废纸、废弃电器产品等十大类别的回收总量达到2.46亿吨左右,同比增长0.3%;但回收总值却只有5149.4亿元,同比下滑20.1%。2015 年,我国回收企业及各类回收站有 13 万家、30 万个,比 2014 年分别减少 7000 家、5 万个,从业人员也比 2014 年减少300 多万人。2016年开始,再生资源行业开始复苏,2017-2019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率为11.7%,回收值增长率为15.5%。从2016到2019年再生资源回收量的结构对比来看,废钢铁比例增加了近8%,在总的回收物品中占比达到67.98%,废旧电池(铅酸电池除外)的比例也在增加,但因其本身量较少,还是只占到0.07%。其他品种回收量比例则都在减少。随着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方案深入实施,固体废物进口量大幅度下降。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之后,政府从战略规划、税收、补贴、环保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对再生资源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再生资源的主要品种,大、中城市的平均回收率要达到75%以上。并在全国选出示范城市,进行回收网点合理布局和规范管理,增加再生资源的回收方式,提高主要品种的再生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在2025年已能完成基础框架的构建,对全社会的再生回收资源进行统筹回收与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尽可能地用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通过循环经济满足我国发展存在的资源需求。
2024年3月7日,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提出四大专项活动,分别为实施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设备技术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先进产能比重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入更多的高质量耐用消费品,带动了资源循环效率,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及水平在此期间均得到提升。设备更新升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战略举措,能够有效地带动消费市场,同时提升生产产能与生产效率,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及对环境的压力,惠于百姓、惠于企业,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再生资源行业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关于耐用消费品更新,2023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共有3.36亿辆,其中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在30亿台以上,包括空调、电视、冰箱等。汽车、家电的更新带动了市场的繁荣,创造巨大的消费空间,中国汽车和家用电器的巨大保有量是企业可利用的发展空间,百姓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汽车、家用电器的绿色水平、技术水平、智能化水平等提出更高要求,新需求的提升与满足必然会存在消费需求。针对汽车、家电等消费品推出以旧换新策略,结合相关规定淘汰老旧汽车,引导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购置新型节能家电,不仅提升百姓的居民适老化水平,还在全社会营造节约低耗理念。
再生资源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也应看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再生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悉成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首席投资官张云虎: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