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财童子这一形象,竟成为中国出海企业的重要海外代表。
此前,印度对小米实施了资产没收措施,金额高达48亿,这意味着小米在印度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又有中国矿企在南美遭遇类似“加勒比海盗”的情境,只不过这次扮演“海盗”角色的是西装革履的政府,他们一夜之间将矿产收归国有。
出海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如同面对强盗和绑匪,而与那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合作更是如此,往往需要付出更多代价。然而,中国企业却不得不勇往直前,因为这就是市场竞争的现状,不出海则可能面临淘汰的命运。
一、锂矿遭充公事件
赣锋锂业在墨西哥的遭遇,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面对政府明目张胆的“抢劫”,有苦难言。不仅失去了锂矿,投资也打了水漂!
这一事件的根源要追溯到2021年。墨西哥拥有丰富的锂黏土资源,占全球锂资源总量的2%,这自然吸引了全球锂资源龙头赣锋锂业的目光。赣锋锂业不惜花费1.9亿英镑(约合1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Bacanora公司的全部剩余股权,从而获得了墨西哥的Sonora锂黏土项目。
原本,赣锋锂业期待这一项目能为其带来丰厚的回报。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Sonora项目的锂资源量相当于882万吨碳酸锂,是全球最大的锂资源项目之一。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到一年时间,墨西哥政府就翻脸了。
墨西哥总统宣布将锂资源国有化,整合为“国家财产”,并强调外国人将无法再开采锂资源。随后,墨西哥政府批准了矿业法修正案,禁止锂矿特许权,并将锂矿列为战略领域。
2023年8月,赣锋锂业墨西哥子公司持有的Sonora锂黏土项目的9个矿产特许权被墨西哥矿业总局取消。尽管公司迅速提出了行政复议,但当地经济部仍维持了原决定。
面对这一不公待遇,赣锋锂业决定与墨西哥政府抗争到底。今年1月,其墨西哥子公司向索诺拉市的行政司法联邦法院提交了行政诉讼申请,要求撤销取消特许权的决议。同时,赣锋锂业还向国际投资争端解决
中心提请仲裁。
然而,这场硬仗打起来似乎还有漫漫长路要走,赣锋锂业是否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仍是未知数。
事实上,赣锋锂业并不是第一个在南美洲遭遇困境的出海矿企。天齐锂业也正在焦头烂额地处理着智利“公私合营”的烂摊子。其参股的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拥有全球重要的锂产品产区——阿塔卡马盐湖的采矿经营权。然而,SQM与智利政府控制的铜业公司签署了《合伙协议》,共同运营该盐湖,而合营公司由后者控股。这意味着SQM可能丧失其核心锂业务的控制权,从而影响天齐锂业的投资收益及分红。
尽管天齐锂业试图阻止这一交易,但并未获得成功。阿塔卡马盐湖的国有化进程仍在继续。
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的遭遇只是锂企出海的缩影。在南美国家资源民族主义的趋势下,中国矿企出海寻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和挑战。
二、中企的“围猎”困境
出海的中国企业,如今面临着被打劫、被围猎的常态。无论是矿企、手机厂商、设备供应商,还是基础设施投资商、移动应用程序供应商,都似乎难以逃脱这一命运。
以印度为例,该国政府最擅长的就是先进行税务审查,再开出巨额罚单。华为、中兴、vivo、OPPO等多家手机厂商都遭受过印度相关部门的调查。据报道,印度手机产业链上的中小中国工厂,80%都已倒闭,无法承受来回审查的折腾和巨额罚金。
这种“税收恐怖主义”不仅针对中国企业,连亚马逊、富士康、壳牌等海外大企业也未能幸免。在明抢完小米48亿之后,印度又将目标瞄准了上汽名爵印度公司,以低价收购了其大量股份,使上汽名爵从一家中国独资企业变为了中印合资企业。
而东南亚地区也开始对中国企业打起小算盘。泰国“皇家50R集团”就因商标纠纷向瑞幸索赔20亿人民币,尽管瑞幸认为对方是在山寨自己。这一事件足以说明泰国对本土企业的地方保护主义。
在南美洲,中国疫苗企业康希诺也遭遇了类似困境。在与巴西Belcher公司的新冠疫苗产品合作纠纷中,康希诺被对方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巨额赔偿。
几十亿的罚款、无理的诉讼……海外各国似乎真把中国出海企业当成了“散财童子”。
三、“穷朋友”的昂贵代价
如今,中国企业如同30年前的日本一样,带着资金、技术和经验,雄心勃勃地走向海外市场,队伍日益壮大。中东、拉美、东南亚,这些人口规模庞大的新兴市场,成为了他们眼中的新大陆,正如二三十年前外资刚进入中国时所看到的景象。
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早期出海的企业已经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穷朋友”打交道必须付出代价。墨西哥政府让赣锋锂业栽了大跟头,印度也因其撕毁协议、言而无信的行为而臭名远扬。这些国家的法律不确定风险极大,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行为时有发生。
特别是部分南美国家,政权不稳定,更迭频繁,每届政府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对待外国投资者的态度和立场不一定长期稳定,不可预测性较高。甚至同一个政府在短时间内也会出现出尔反尔的情况。中铁建与墨西哥政府的高铁合同就经历了两次墨西哥单方面的毁约,损失惨重。
对于这些国家而言,中国是资金、是技术、是市场。他们往往打着如意算盘,吸完巨额投资后再私吞先进的技术,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百利而无一害”。而中国企业向来以忍气吞声的形象闻名,主动维系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更容易被“狮子大开口”的对象。
“海外淘金”还面临着一个避不开的难题——民族情绪。以印度为例,他们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坚信自己会超越其他国家,因此“抵制中国”成为了他们高喊的口号。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中国制造”在印度颇受欢迎的事实。
相比起南美国家,非洲虽然为外国企业提供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但部分国家政权也不稳定,并且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这也是投资的潜在隐患。
在这些国家投资,除了需要遵守当地市场环境和法规、深入了解当地的政策和立场外,还需要在科技、环保、劳工等领域保持敏感,以避免增添额外的风险。与本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共同分担风险,也是应对“无赖”的无奈之举。
因此,对于此类长期投资,企业必须优先考虑投资回收和减少损失,而不是急于扩大规模、增加风险。简单来说,投资少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直接撤出投资敏感的市场;而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降低风险和损失才是明智之举。善于处理变量的企业,才能先享受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中国出海企业缘何成“散财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