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立莉
编辑 | 蛋总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马太效应”显著的财险业,第二梯队排位或将生变。
长期以来,“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作为财险业的门面担当,占领第一梯队;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四家为第二梯队。
而在第二梯队中,国寿财险2023年保费收入站上1000亿元大关,中华财险的保费收入也在2022年突破600亿元,二者稳坐第四位、第五位。
相比之下,大地财险和阳光财险的“老六”之争则相对胶着。
2023年,排名第七位的阳光财险保费收入与中国大地保险相差53亿元;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已不足27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的财险业并非“以保费论英雄”的时代,实现稳健的盈利、规范经营管理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阳光财险而言,在净利润、合规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阳光财险冲刺保费“老六”
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排名第七位的阳光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24.42亿元,排在第六位大地财险保险业务收入151.29亿元,二者之间的差距仅26.87亿元。
此消彼长之间,阳光财险保费收入有望在今年冲击财险“老六”。拉长时间线来看,2022年阳光财险与大地财险保费差距60亿元,2023年这一差距缩小至53亿元。
阳光财险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阳光财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以“三张生命表”——车险智能生命表、非车数据生命表以及信保生命表体系为抓手,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42.4亿元,增长9.6%。
具体来看,车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61.4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承保利润2.9亿元。
其家用车保费规模及占比稳步提升,新能源车保费增速达46.4%。阳光财险方面称,这是由于公司持续深化“车险智能生命表工程”,同时加强外部数据合作,深化新能源车在智能辅助驾驶和三电系统等方面的风险特征研究。
非车险方面,2023年阳光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1.0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保证险业务风险敞口继续收紧,保证险业务同比减少25.8%;非保证险受益于农险、健康险、责任险的快速发展拉动,保费同比增长38.8%。
在高层管理方面,大地财险近年高管变动频繁。
6月27日,大地财险又进行了一次“将帅”更迭,大地财险总裁雷建明将出任大地财险董事长,副总裁李晓民将出任大地财险总裁。
而这距离前任董事长、总经理任职资格获批不到一年——2023年4月,监管部门核准和春雷出任大地财险董事长,同年8月,核准雷建明出任大地财险总经理。
相比之下,阳光财险高层自2022年后较为稳定,2021年初,原蚂蚁集团副总裁尹铭出任阳光财险第六任总裁,不过其上任仅不过百天时间,又重回蚂蚁集团。
2022年7月,原人保健康党委书记、财险业老将华山,出任阳光财险总经理,董事长自2015年起,一直由阳光老将李科担任。
对于险企而言,重要高管的更迭影响一家险企未来的管理格局。
换帅或可通过内部的变化,带来业务和市场差异化的更新。但战略实施需要持续的经营推动,因而短时间内频繁的高管变动也可能造成战略的改变,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2、增收易增利难,投资收益拖累净利
尽管保费收入亮眼,但阳光财险净利润表现却差强人意。
截止至今年一季度末,阳光财险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71.7%。
阳光财险净利下滑趋势延续2023年。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为9.88亿元,同比下降35.02%。
财险公司利润是由承保利润、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阳光财险2023年承保利润持续改善,但投资收益率下滑,成为拖累净利润的一大因素。
阳光集团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阳光财险承保利润达5.7亿元,大幅提升142.4%。承保成本持续优化,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7%,同比优化0.7个百分点。
但阳光财险总投资收益同比减少49.5%。2023年,其总投资收益从2022年的21.2亿元骤降至10.7亿元。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阳光财险盈利稳定性带来压力。
联合资信近期发布的评级报告指出,该公司权益类投资占比较高,2023年受会计政策调整以及资本市场震荡影响,公司总投资收益规模下滑,导致盈利水平有所下降,权益类投资价值波动对于公司利润实现和盈利的稳定性带来一定挑战。
结合历史数据来看,2018年-2023年,阳光财险归母净利分别为7.27亿元、12.52亿元、9.12亿元、1.13亿元、15.95亿元、9.88亿元,这六年间归母净利起伏较大。
尤其是2021年,其归母净利下滑同比减少87.57%,2022年却同比增加1307.46%,起伏之大如同坐上“过山车”。
此外,稳健的盈利有利于险企的长期发展。2024年以来,阳光财险加大了权益投资和债券的配置力度。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指出,截至2024年3月末,该公司投资资产总额482.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3%。
但评级报告同时指出,截至2024年3月末,阳光财险投资的部分资产存在风险,合计金额约3.15亿元。在当前资本市场信用事件频发的环境下,需对阳光财险投资资产信用风险保持关注。
偿付能力方面,2023年阳光财险实施增资扩股,资本实力及偿付能力充足水平得到提升。
2023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对阳光财险变更注册资本的请示进行批复,同意阳光财险增加注册资本7.1亿元。
增资完成后,阳光财险注册资本增至64.569亿元。该公司两大股东阳光保险集团和阳光人寿的持股比例分别为96.31%和3.69%,占总股本比例不变。
截至2023年末,阳光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65.67%和245.32%。
不过,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两项指标均出现了下滑。阳光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4.54%,较上季度下降10.78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59.39%,较上季度下降6.28个百分点。
3、合规亟待迈过的坎
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还显示,阳光财险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评级结果为BB级。
阳光财险称,2023年4季度风险综合评级评级结果较3季度有所下降,从各项得分情况来看,主要受操作风险-信息系统、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评分变动的影响。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从阳光财险近年受处罚的情况来看,其合规问题颇为突出。
仅2024年一季度阳光财险已收领多张罚单,合计179万元。其中,河南平顶山中心支公司因虚列费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被罚44万。
(图 / 阳光财险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从更长时间线来看,阳光财险2024年一季度遭遇的密集处罚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2023年年底,阳光财险曾吞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开出500万大罚单,创下了去年财险单笔罚单金额最高的记录。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显示,2023年12月,监管公布了一则关于对阳光财险旗下多个子公司的行政处罚通知单。
被罚原因涉及:教练车车险业务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业务及管理费列支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等四项主要违规事实。
(图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其中涉及多项违规操作,且关联了多家分公司:阳光财险被处以罚款130万元;阳光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梅州中心支公司、韶关中心支公司、德州中心支公司、日照中心支公司各被处以罚款50万元。
此外,监管对涉事个人包括总裁助理兼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总经理靳守林等9位各级管理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不等金额罚款;合计处以罚款518万元。
处罚不仅是监管对违规行为的警示,更多是为了倒逼企业走向合规、稳定。
对于险企而言,如任由虚列费用、误导消费者等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长期存在,险企难免陷入“规模陷阱”,为自身长期经营埋下隐患。
总体来看,在追求保费规模的同时,补齐内控合规上短板、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或是阳光财险亟需解决的问题。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头部财险公司保费排位或生变,阳光财险“老七”变“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