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强监管环境,激烈博弈的存量时代,依然拦不住平台金融的“放贷”野心再起。
最近,有用户意外地发现,货拉拉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在APP内上线了信贷产品“圆易借”。而正在申请上市的读书应用喜马拉雅,就被监管部门要求就平台上的助贷业务进行补充说明。
这不禁让人惊觉,如今各大互联网平台应用(APP),还有几个没有搭载放贷业务?除了大家熟知的短视频APP、微信、支付宝之外,打开各类熟悉而高频的APP会发现,通过不同层级的菜单均可到达消费贷款业务,比如出行相关的百度地图、滴滴、携程、去哪儿、同城;比如覆盖各类生活场景的美团,各大电商APP京东、淘宝、拼多多等更是早已经链接放贷业务。
Part 1
前行者们的示范效应
为何各大互联网平台如此疯狂入局信贷业务?字节跳动、某手等平台当下的金融之路,也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曾经走过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业务所带来的收益与成长空间,是充满诱惑的。
众所周知,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出发最早也走得最快,虽然不幸折戟在上市前夜,但仍不失为一大价值极高的业务。回顾当年的蚂蚁,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消费贷余额规模为1.7万亿元,甩开腾讯多个身位,遥遥领先于全行业。
哪怕时至今日,虽然历经数年整改,蚂蚁消金仍然是无法忽视的巨头。据小周从业内获得的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蚂蚁消金贷款余额达2243亿元,稳居行业之首,与位居第二的招联消金(1708亿元)拉开了五百多亿的差距。
而500多亿的差距是什么概念呢?在现有的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截至2023年末在贷规模500亿以上的只有6家。
再对照其他业务来看看,比如云服务。阿里云2024财年的营收为1063.74亿元(阿里财年起止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2024财年为2023年4月-2024年3月),同比增长仅为3%,企业服务市场普遍遇冷的当下,腾讯云的情况并没有比阿里云好太多。市场上普遍预估,腾讯云的规模在阿里云的1/3左右范围,即便乐观按照1/2计算,腾讯云的年收入规模也只在500亿元左右。
不难发现,无论是与同业对比,还是与自身其他业务对比,消费贷款业务都可以说是互联网巨头们的“现金奶牛”。更别说,除了消费贷款,巨头们还有其他金融业务。
据腾讯集团2023年财报,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所带来的收入,为2038亿元,减掉腾讯云的500亿规模,有超过1500亿来自金融方面的收入,这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1500亿又是什么概念呢?赫赫有名的腾讯游戏,2023年的收入也才2984亿元,不知不觉间,腾讯金融的收入已经达到游戏的1/2了,名副其实“闷声干大事”。
在“BAT”队伍里,百度也较早发力金融业务,“度小满金融”脱胎自“百度金融”,自2018年4月独立运营后,在2019年累计放贷规模就已超过3800亿元。此后,度小满金融再没有明确披露过贷款业务规模,但业内普遍认为其规模至今仍居第一梯队。
Part 2
后起之秀更生猛,字节后来居上?
近年来,另外一个国民级APP“某音”在金融业务的布局也令业内颇为关注,其背后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新巨头:字节跳动。并且,从其近几年的贷款规模增速和其他金融业务布局版图来看,可谓后起之秀更生猛。
如果打开字节跳动招聘官网,搜索关键字“金融”,相关在招聘岗位有376个,包括金融产品经理、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消费金融架构师等岗位。
具体到消费贷款产品看,进入某音APP之后,如果首次体验,需要从【我】-【查看更多】-【我的钱包】三步之后,才能查看到“放心借”这一入口,官方显示借款年利率在7.2%-24%之间,最长借款期限为12个月。
当然,与其他互联网平台一样,很多用户其实不需要翻阅这么多级菜单,而会在各种使用场景下被推送贷款业务。
再穿透看,某音“放心借”由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相关服务。通过企查查相关信息可以看到,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隶属于字节跳动,其在2021年10月14日便已经获得“深圳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目前注册资本为190亿元,被行业认为是“小贷一哥”。
而过去数年间,字节跳动已经接连拿下了网络小贷、支付、保险经纪、证券投顾等金融牌照,若和蚂蚁、腾讯相比,就只差基金销售及一家民营银行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某音的直接竞对“某手”身上,入局金融业务的步伐同样在加快。据地方金融管理局于2024年3月21日披露的《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关于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权和章程的批复》显示,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已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获得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而云掣科技正是某手的关联公司,而在某手通过关联公司获得小贷牌照之前,就已为其他信贷平台开展了“导流”服务。
而从规模看,虽然没有官方盖章的明确数据,但从各类公开信息仍可窥见某音的信贷业务成长较快。
据界面新闻报道,到2023年6月,某音旗下自营品牌的“放心借”和“某音月付”的贷款余额已飙升至千亿以上规模,而截至2023年底某音平台的在贷规模达3300亿左右,预计到2024年在贷规模将突破5000亿大关。但从某音现有的小贷牌照资源来看,这或许已是业务规模的上限,如果要再往上走,就需要增资或拿下更多牌照了,比如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消费金融牌照。
而这些规模是什么概念,相信只要与前述消费金融公司的在贷规模稍作对比,不言自明。从规模成长速度看,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据外媒The Information,字节跳动2023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大幅上涨43%,达到309亿美元,反映出其在广告和电商板块的增长有所加速。另据Statista数据,字节跳动2023年报告收入约120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约50%,而中国市场一直贡献着主要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恰好也是字节、贷款业务规模迅速上升的阶段,不知道其对业务收入贡献占比多少?
Part 3
更多放贷野心在“暗夜潜行”
前辈和巨头们的“示范效应”,显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入局金融业务,而有“现金奶牛”般效益的放贷业务则是首选。即便相比“前辈”们疯狂生长的年代,如今消费信贷需求不足,强监管时代也已经到来,但依然挡不住互联网平台们“携流量放贷”的野心。
除了已经占据江湖地位的巨头们, “借贷”功能和相关服务,几乎可以在所有互联网平台寻找到踪迹,除了上述踢动的货拉拉、喜马拉雅,贷款业务已经“深入”到我们互联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购物、租房、叫外卖、刷短视频、打车、租车、拉货、导航、读书、听音乐、电脑杀毒……甚至,购买的手机也可通过自带的钱包入口搭载相关贷款服务,比如OPPO旗下的“欢太数科”提供得消费信贷产品就包括“欢太分期”、“欢太花钱”。
在各类生活场景下,各种与贷款业务相关的弹窗、页面跳转总会与你不期而会。并且,通常还披着“现金奖励”、“抽红包”等福利的外衣,吸引你点击开通贷款服务。有很多平台并未明确披露其贷款业务规模,但在互联网平台巨大的流量裹挟之下,各大平台“放贷”野心再起已是有目共睹。
黄奇帆曾在《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中提到,互联网平台公司因为具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功能,且穿透性强、覆盖面宽、规模巨大,一旦出事后果更为严重。金融不仅关乎国计,更是民生日常,互联网平台上的金融服务,一旦发生风险,则是双重风险的叠加。
毫无疑问,美好的社会生活,固然需要便利、普惠的金融服务。但,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无孔不入的“借贷”服务吗?
打开你高频使用的APP看看,还剩几个没有搭载放贷业务?欢迎从你们的视角分享答案。
参考文献:
《战略与路径》——黄奇帆的十二堂经济课 第四章 数字经济,从技术到治理;
《BytaDance:annual revenue 2020-2023》 来源:Statista
《ByteDance revenue growth accelerated to 43% in third quarter》 来源:The Information;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平台金融野心再起:还有几个APP不搭载放贷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