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fifi
期中考试考砸了⬇️
跟爸爸抱怨学习压力大⬇️
不小心打翻了妈妈的饭盒⬇️
看到这儿,耳边是不是自动响起了专属BGM:
“考这么差还有脸吃饭?”
“不好好学习你是想上天?”
“毛手毛脚的,这点小事都干不好。”
然而接下来的走向出乎意料...
视频中的父母,非但没有大怒,
反而给考试失利的女儿,
准备了一桌她爱吃的甜品⬇️
女儿看到后先是一愣,忍不住流下眼泪⬇️
面对女儿倾诉的父亲,
没有强调学习才是这个年纪的第一要义。
而是跟女儿说,无论她现在成绩如何,都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期间不忘解释爸爸不是说你差哦⬇️
饭盒打翻后,女儿小心翼翼地走向妈妈,生怕会被责怪。
这位妈妈只是牵起女儿的手,耐心安抚女儿的情绪:
“你是不是不小心的呀?”⬇️
等等,这真的不是科幻片?
在大多数人眼中,对挨骂、被泼冷水,早就习以为常。
考好了是卷子简单⬇️
考砸了是不配吃饭⬇️
打翻个碗会被骂⬇️
被惩罚⬇️
聊起创伤是如此熟悉,但对于被爱却感到陌生。
以致于看到温馨和谐的场面,竟然会觉得失真,又不自觉地红了眼眶。
仿佛曾经跟着落在地上的盘子一同破碎的心,被人一片一片拾起,重新粘了起来。
视频里的温馨场面和评论里的自揭伤口,在热搜“那批被打压式教育的人成了爸妈”的话题下,形成了一个闭环。
那批被打压式教育的人成为父母后,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去终结代际创伤的传承。
把“我不幸福,凭什么你幸福?”的残忍诅咒,扭转成:因为我曾经的不幸福,所以最希望你能幸福。
用爱滋养自己的孩子,也在用爱修复自己残缺的童年。
曾经缺少的鼓励,开始在孩子身上应验⬇️
第一次发现,原来考倒数第二也没有那么十恶不赦,
也值得一个鼓励。
对于这种鼓励,这位父亲解释说:孩子若是平凡之辈,就让他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就让他展翅高飞。
没有打压和指责,
三年后,孩子考到了班级第一名⬇️
考试拿了C等级,迎来的不是指责,而是表扬。
在妈妈的称赞下,女孩高兴着答应妈妈下次争取考到B⬇️
只进步四分,也能够笑着举起试卷展示 ,等待妈妈的奖励。
没过多久,就带回了一张88分的试卷⬇️
在家长的鼓励下,这些孩子鲜少因为成绩不好而内耗和自责。
反而是因为有人兜底,能够生出足够的底气去面对,把本被归为“童年阴影”的考试,当成一次次普通不过的历练:
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在这样的试炼中,父母与子女不再是双向辜负的关系。
他们不再把好成绩当成唯一指标,不再试图去塑造一个完美无缺,一定要选哪条路走的「听话」的孩子。
即使不一样,不墨守成规,那也是他们的主动选择。家长只是短短几年的引导和伴随,人生没有模板,即便在这十几年的朝夕相处中反复介入也不见得「如你所愿」,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放弃了狭隘的成功标准,把人生的掌舵权交还回去。
染发,难逃长辈指点。
有位网友染完头发后,也担心发色太夸张,去拜年时会引起亲戚们的不悦。
她特地去询问妈妈,需不需要扎个头发遮一遮,以免亲戚们接受不了。
没想到妈妈告诉她:怎么好看怎么来。
因为学习太累,提出去酒吧当DJ,很叛逆吧?
本以为会遭到反对,没想到提出后,妈妈非但没有指责她异想天开,担心她的前程。
而是关心酒吧烟雾缭绕的工作环境,会不会引起咽炎。
同时想起以前看过的女DJ,不禁开始脑补女儿当DJ的样子⬇️
其实发帖的网友,也不是打定主意要当DJ。
只是那天上了一天课,觉得疲惫,跟妈妈抱怨的时候开了个玩笑。
没想到妈妈没有劈头盖脸地指责,而是给予信任,真的有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就连这位网友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平日里比较亚文化的穿衣打扮,在妈妈眼中竟然是有个性的优点⬇️
在这类父母眼中,染发不是怪异,想当DJ不是叛逆。
懂得“为你好”的真正内核,是你的快乐,不必卧薪尝胆。
收起了审视和打压,不用反驳与训斥勉强孩子与自己同行。
在变化来临时自然而然地接纳,能够做到“不扫兴”,就已经很难得了。
抖音上有位网友讲述了自己不扫兴的父母,获得了350万点赞,35万条评论⬇️
大晚上嘴馋了,提出想吃冰棍。
不会被念叨长胖或是不健康,
妈妈会陪着她一起吃;
心血来潮画了奇怪的妆,扭头问爸爸好看吗,
爸爸自然而然地笑开了,不会被教育和被说奇怪;
喝奶茶不会被说不健康或浪费钱,
爸爸拿起碗乐呵呵地跟她分享;
带父母去吃好吃的,不会被指责乱花钱,大家都很开心;
化妆用了一个小时,妈妈就在一边刷小视频陪着,不会抱怨等太久,也不会对妆容的浓淡指指点点;
这样的父母多少让人觉得陌生,
评论里,也有网友送上了正(平)确(时)的打开方式:
更多的,是网友们对她的羡慕。
尽管视频里没有大富大贵,只是一些简单、平淡的日常,
但这种看似触手可得的幸福,反而最稀缺难得。
在过往的观念中,把“吃苦教育”奉为圭臬。
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经历严格打压,咽下万般苦楚,抵达终点前的所有快乐都有罪。
而孩子需要的,只是不被扫兴而已。
接受孩子的异想天开,或许没那么难。
出门买早餐偶遇阵雨,担心天气太冷,希望妈妈能帮忙给草莓熊玩偶盖上被子,以免小熊玩偶受冻。
妈妈没有笑话她的幼稚,没有嫌她添麻烦。
耐心地给床上的玩偶们盖上被子,还说要雨露均沾。
被孩子开心地发到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幸福。⬇️
分享追星的喜悦不会挨骂,
得到支持不说,还被鼓励“青春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己的爱豆在妈妈眼中不是什么不良少年,
让女儿玩物丧志的罪魁祸首,
是亲切的“大孙子”⬇️
这些“开明”的父母,也曾追过星,经历过没太多零花钱,只能买磁带听,看一两场山顶票的遗憾。
为人父母后,有了经济实力,所以答应女儿,只要成绩达标,又能抢到票,就带着女儿进内场,不让孩子的青春落空。
何尝不是在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
这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未必不会有困惑,也会冒出各式各样的不理解。
但他们不会率先指责,而是虚心求教,在家庭矛盾爆发前安装减速带。
小红书上有一位妈妈在收拾家务时,发现12岁女儿的桌面上摆满了美甲片。
开始担心这会不会是不好的预兆⬇️
评论区里冒出了一堆网友,
没有人对小女孩的爱美之心指指点点,
也没有人指责这位妈妈疑心重重,
而是温和地给出建议:
这个年纪的小女孩爱美很正常,不要凶她,
可以买一套做指甲的,两人一起体验⬇️
分享自己的童年,以及妈妈教育自己的方式⬇️
这位妈妈,主打一个听劝。
所有好心建议全盘接受,还在评论区感谢网友们的热心相助。
甚至大大方方艾特出女儿一起挨夸。
在网友们的建议下,勤勉上网两小时,
给女儿置办一套柯南美甲⬇️
定制了一批穿戴甲⬇️
还举一反三,学会了准备惊喜。
这种不扫兴的情绪会蔓延,不少家长看到后开始自省: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有位妈妈,看到网友分享父母陪自己换头像的喜悦,
想到自己前一天晚上,还嫌弃不到10岁的女儿做的头像太难看,不想换⬇️
上网后发现原来这是一种扫兴行为,
她二话不说,翻出了女儿做的头像换上,
不想让女儿因为被拒绝而不开心⬇️
还有网友看到这类不扫兴的帖子,暗暗立誓:
“这辈子遇不到不扫兴的妈妈,我就成为不扫兴的妈妈。”
常有人担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会不会过于脆弱和自私,只懂得索取。
实际上恰恰相反,获得足够的爱的孩子,也会将自己得到的爱反馈回去。
在外面辛苦出摊的妈妈,给了儿子5块钱零花钱。
儿子花了3块钱,给她买了护手霜。
价格虽不高,但拿到零花钱的第一时间,
儿子想到的是要给妈妈买一份礼物⬇️
用英语课上拿的积分,给妈妈换扎头发的小皮筋。
换了满满一桌子,只为了让妈妈一周都能用上不重样的皮筋⬇️
不小心弄坏孩子的玩具,
因为平时不为孩子的错误大发雷霆,
得到的是“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的回应⬇️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情绪也会更稳定。
王诗龄是一个特例,
参加《爸爸去哪儿》时,有一个环节是她需要把衣服拿下来,
由于个子不够高,王诗龄请求天天抱起她去够晾衣杆,
只是小时候的王诗龄有点婴儿肥,被天天嫌弃“你太重了”,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自责和伤心,而是让天天再去喝点酸奶,补充点力气再来抱她。
网友都在惊叹她的回答情商好高。
这跟李湘和王岳伦对王诗龄的教育脱不开关系。
不管网友如何群嘲,如何用身材焦虑裹挟王诗龄。
在李湘看来,小朋友有点婴儿肥很正常。
从不随着网友的焦虑而焦虑,更不把这份焦虑强加在女儿身上,反而是尽力给她一个自在的童年。
外界的舆论声太大,
导致王诗龄不停看吃播控制饮食⬇️
李湘和王岳伦就变着法子,
不断称赞王诗龄⬇️
从不在公开场合说王诗龄任何不好⬇️
她看向王诗龄的眼神,爱意快要溢出来。
王诗龄也没有因为“被爱”,变得乖张跋扈。
懂得照顾同伴⬇️
关心老人⬇️
她对留守老人说的那句“爷爷你在家里好好的啊”,让观众们惦记了好多年。
节目里的每个流程,不见得有人手把手传授,
而是王诗龄把自己平日里得到的优待,分享给了旁人。
很多人羡慕王诗龄,物质上的富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羡慕的其实是父母对她毫无杂质的爱,带来的精神上的富足。
不被打压的孩子,可以窥见其中的幸福。
放弃打压孩子的父母,其实也是幸福的,他们冲破了上一代人留下的桎梏,把内心的残缺,压抑许久的需求,化为爱,传递给孩子。
不再信奉苦难教育,打压式的淬炼。
这份爱,滋养了孩子,
也修补了自己满目疮痍的童年。
最后一句
他们把淋过的雨化为爱,
尽全力终止代际创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3块钱的礼物,给她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