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一众青年导演携精彩新作亮相。对于青年导演来说,要想在电影行业中成功突围,第二部、第三部作品往往比第一部更考验能力与实力,在执导影片时如何保持水准、突破创作瓶颈更是青年导演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重点问题。延续过去两年与青年导演对话的传统,4月23日,新浪潮论坛以“青年导演如何走好第二步”为主题,邀请到了《鹦鹉杀》导演、编剧麻赢心;新丽传媒副总裁、新丽电影联席CEO、制片人田甜;《热带往事》导演、编剧温仕培;《28岁未成年》《狙击手》《拯救嫌疑人》导演、编剧张末与主持人何小沁共同探讨青年导演的突围之路,分享成长经验。
聚焦“创作欲”消耗难题:应保持并尊重自身表达冲动,持之以恒的前行
著名电影与文化学者戴锦华教授曾指出,很多年轻导演处女作出手不凡,但处女作经常代表他们创作的最高峰,就像作家的第一本书是你此前全部生命的准备和累积,而第二部可能更考验才气和能力。对于“第一部作品是否是之前全部人生的积累?”这一问题,麻赢心导演表示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自己是以写剧本作为“敲门砖”,历经多年积累才终于有了拍摄第一部作品《鹦鹉杀》的机会,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拍摄时的能量和决心更为第一部作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独特性。
对此,温仕培导演表示在创作初期,自己曾写过三个故事,其中自己的“处女作”《热带往事》是三个故事中相对“正确”的选择,但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自己还是希望可以把所写的第一个故事呈现出来。
而张末导演表示,自己并没有那么多选择,创作完成的初期遇到过“没有投资”的难题,选择《28岁未成年》作为处女作也是因为原著出品方给了较大的创作空间,同时这个题材与自身成长经历也有较多相似之处,非常亲民。此外,张末导演认为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有时想拍的东西与自身能够得到的并不成正比,此时则需要调整自己,这也是一个能够成功做电影人以及能坚持下来的最高原则。
新丽传媒副总裁、新丽电影联席CEO、制片人田甜总结道,对青年导演来说,处女作的成功离不开极具现实因素的三方面,首先是表达的冲动,再者是对题材的把控力,最后是独属导演的必杀技,同时麻赢心导演提到的好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当谈及后续电影的题材选择时,麻赢心导演表示,自己的第二部电影将会是黑色喜剧公路片,目前各方面都已准备就绪,期待今年能将电影落地。
温仕培导演此前已官宣了第二部电影《负负得正》,作为爱情类型片,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温导表示在选题方面要选择适合自己且想做的类型,自己的首要选择标准是自身作为观众时会想要去电影院看的作品。
张末导演的三部电影则在风格上截然不同,对此她表示虽然是不同题材,但它们都有相同的内核,即表达足够强烈的情感。张导更注重以故事为本,因为自己期望所拍摄的电影是能打动自我,且能跟观众们产生共鸣和互动的。
制片人田甜也表示自己十分认同张末导演的想法,除了要以“让更多人看到作品”为出发点外,青年导演们还应保持并尊重自己的表达冲动,持之以恒的做自己所想。
创意与投资的碰撞:根据电影“产品”选择合适的规模与团队至关重要
随着青年导演们首作的“大火”,随之而来的则是不断加注的投资、观众的高期望值以及团队磨合的问题,而此时青年导演们是否需要不再沉溺于自我表达,积极拥抱市场呢?对此,制片人田甜表示导演的自我表达并非反面教材,制作电影应先有创作者的自我表达,再有团队对作品如何面向市场的研究,团队应该是导演可靠的支撑,帮助导演完成自我表达。有表达冲动的作品加上了解市场的团队,才能碰撞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当被问及第二部电影是否会更加突出商业元素,拥抱更大的市场时,麻赢心导演表示,自己的首作《鹦鹉杀》呈现出的是一种极端的感情,对观众来说更有代入感,而第二部电影则是对自身情绪的释放。同时,麻赢心导演表示在制作过程中不会提前设定风格,因为风格是很自然的东西,如果仅仅将电影当做“产品”对待,是没办法做出好电影的。
有关风格方面的问题,温仕培导演则表示自己的第二部作品《负负得正》也像之前的作品一样具有强烈的辨识度,无法被翻拍。不同的是,《负负得正》的娱乐性更强,节奏更快。同时,他表示电影作品的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真正的风格难以从形式上概括,需要一定作品数量的积累才会展现出导演思想维度的独特风格。
对此,张末导演也表示了认同,她认为个人的表达并非反面教材,作者性和类型化哪个优先并不重要,一切都服务于故事本身。
而面对高额投资的进驻,商业化团队的磨合各位导演又是如何适应的呢?麻赢心导演表示投资行业还是非常理性的,什么样的项目适合怎样的规格非常清晰,目前还在资金和团队的可控阶段,自己也非常信任合作伙伴。
温仕培导演则表示,自己不认同电影的投资规模会直接决定电影的品质,关键更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规模与团队。在团队选择方面,自己会有意识地打造相对平等、融洽的氛围。
张末导演表示希望每一个剧本的产出都是脚踏实地的,“量产”的风格并不适合她,对得起资方和观众,做高质量的电影才至关重要。
制片人田甜认为,“合适”的成本和“专业”的团队会催发出好的电影作品,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于青年导演比较友好,导演可以拍自己想拍的作品,有机会和市场上的观众共情,是非常幸福的。
除了与商业化团队合作外,各位导演的电影中也不乏明星的身影,提到与明星合作的经历,麻赢心导演表示,有机会的话仍想和周冬雨二搭,也希望能有机会与《鹦鹉杀》的演员们继续合作。但在后续合作中会聚焦在角色与演员是否匹配,以及演员片酬的分配问题上,如在《鹦鹉杀》的拍摄期间,尽管演员蒋奇明在最终作品中的镜头并不多,但他身上的故事感为观众带来了无限想象。
而温仕培导演也与演员朱一龙有过两次合作经历,在新作《负负得正》中,朱一龙也有参演。他表示演员和项目审美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演员需要在荧幕上把角色的魅力刻画出来。而面对“票房压力”,他表示有知名演员的参与,票房压力会相对减弱,但自己还是希望作品能够找到喜欢它的观众,并给予观众陪伴。
张末导演表示在为《拯救嫌疑人》选角时,被演员张小斐身上温和坚韧的气质所吸引,在合作中也感受到双方想法的一致性。
在与多个喜剧演员合作之后,田甜表示,喜剧演员的能力非常强,并不能被轻易下定义、贴标签,他们有很多面或许还没有被大家看到。
直面观众检验的压力:在能做得最好的可控范围内把电影呈现出来
电影节或者电影奖项上有单独的“处女作”设置,对于是否希望自己的第二部电影得到电影节或奖项上的支持,麻赢心导演回答道:“当然希望,为什么不呢?”她认为电影节是让电影被更多观众看到的平台。
温仕培导演也表示,被看到的电影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的电影,电影节对他的意义就是让作品在更大的平台上被更多人看到。电影于他而言,就像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是展示文化的通道,他更希望自己的电影能够登上纽约电影节。至于影帝影后奖项的斩获,他表示拍一部让自己真正喜欢、自豪的电影才是难题,奖项的评判在别人身上。
而对于张末导演来说,电影票房一部比一部高的情况下,票房压力与“张艺谋女儿”的身份又是否会对创作造成影响?对此,她表示张艺谋导演会影响到自己,但不会影响创作,是不是这块料需要用作品说话,让观众来检验。关于票房,她坦然承认有一定压力,但压力多数出于不让投资方赔钱的考虑上,她认为钱是良好的目标,赔钱会导致电影市场产生恶性循环,只有在有效时间内实现健康的回报,才能有更多优质作品的诞生。同时,她表示不会专攻一部电影的票房,好的故事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她有责任回馈观众、出品方及行业的信任。
在第二部作品进入市场后,观众可能会更加严苛,市场容错率也会变得更低,面对被观众检验的压力时,制片人田甜表示,这个压力是必然存在的,创作者应该和自己的团队一起面对并解决。对此,导演们各自也有把握心态的心得。
麻赢心导演表示,拍电影像是用合理的方式做项目,与团队一起力争最好的结果。她很喜欢与观众沟通,获得观众真实的反馈评论。张末导演则认为,每个人的喜好程度都不同,导演需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选择勇往直前的走自己的路,相信总有一部电影能够打动不喜欢她的观众。
温仕培导演认为面对观众是必然的,电影行业在变化,很多电影会在短视频平台中呈现出与在电影院体验差不多的质感,青年导演更需要注重让观众拥有无法从短视频或解说中获得的观影体验。
三位导演的心态比较平和,但部分青年导演欠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经验,很容易心境不稳,对此,资方代表田甜再度提出三条建议。第一,导演应该真诚,在任何时候,哪怕是宣传阶段也一定要说实话。第二要转换身份,做电影的宣传员,把电影推到观众心里。第三要对自己的预期说到做到,跟自己的团队一起去面对、解决遇到的问题,与投资方、大众达成共识。
最后,三位导演给处在迷茫期的青年导演提出了一些小建议,麻赢心导演表示,拍第二部电影时,要往前走一点,抗住压力,点燃做项目的激情。温仕培导演认为,运气很重要,而努力的人运气会好一点。张末导演这样说:在有困惑、有迷茫的时候是应该总结归纳复盘的时候,要根据自己最舒适的感觉去走第二步,同时,对得起自己最重要。
第一到第二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剥离第一部作品所有外界因素,第二部作品能否在行业中立足,是青年导演职业生涯中关键的转折,因此走好第二步至关重要。在本次新浪潮论坛中,导演和制片人都分享了各自对首部电影之后后续电影制作的看法。期待能有更多青年导演能在论坛中得到启发,在这个人才辈出的电影行业中坚定走出自己的电影之路,在制作电影第二部时取得好成绩,助力国内电影市场向好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CYQY-生活与科技 » 青年导演齐聚新浪潮论坛,共同探讨如何走好第二步